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ultural and philosophical intersection between visual and tactile knowledge and the emergent aesthetics of modernism. In the September 1913 edition of The Museums Journal, J. A. Charlton Deas published a paper entitled “The Showing of Museums and Art Galleries to the Blind.” The text, exceptional in its historical context, complicated prevailing assumptions about acts of “visual” art and blindness. Deas details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undertaken at Sunderland Museum and Art Gallery from 1906 to 1913 that consisted of making accessible exhibits, specimens and paintings for blind children to touch. Unprecedented at the time, these experiments recast the persistent Western belief that the eye has privileged access to knowledge, instead asserting that knowledge is embedded within material corporeality. The physical, creative and intellectual inclusion of blind people into the formerly inaccessible space of the museum was unique in its reach and offers a refreshing new perspective of what those (authoritatively visual) spaces could be. Sunderland, a region which tends to be discursively separated from the ambitions and experiments of modernism, was at the center of modernist discussions about knowledge, sight and touch; and, disrupts modernism’s silence with respect to acknowledging unprecedented regional developments such as those detailed in “Showing.”  相似文献   
32.
科学理论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对于科学解释、理论评价等问题的探究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亨普尔科学理论思想从初期到晚期有一个明显的演进过程,即初期站在逻辑经验主义立场坚持科学理论的“标准观念”,后期则放弃了这一观念,提出包括内部原理和桥梁原理的科学理论“网络结构”模型。总体上,他的科学理论思想的本质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科学概念作为科学理论形成的基础;二是强调科学理论中理论实体的重要地位;三是把解释与理解看做科学理论的主要功能。此外,亨普尔的科学理论思想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33.
文学理论界近年来盛行消解理论的不良风气,这其实是对理论的误解.理论的核心是观念的问题,观念的性质不仅是认识的,而且也是实践的.理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是反思的和批判的.要使文学理论在现实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最根本的就要在建立我们的文学观念上下功夫,以求为我们对现状进行反思和评判确立自己的思想依据.文艺批评的价值迷误表明,由于文学理论研究完全放弃了对文学本质、文学观念等根本性质问题的探讨,致使文学批评失去了自己的理论立场、眼光、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34.
古代本体论哲学向近代认识论哲学的转化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该背景的根基理应是实践,而呈现于观念形态上却是哲学。认为真理性认识源于感觉经验者是经验论者,认为理性自身是真理性认识之源者则是唯理论者,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及各自的片面性,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必然对人类认识和思维的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柏拉图晚年提出法治国家理论,作为对早期理想国家观念的修正,但柏氏的法治观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没有脱离人治的窠臼。亚里士多德从不同的人性观和认识论的角度批判了柏拉图的法治思想,提出了良法之治的观点,为现代法治奠定了基础。主要从二者法治观念所预设的认识论和人性论前提之不同,梳理法治理论在二者之间从理念论到经验主义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36.
经验论和唯理论作为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在反对盲目的信仰主义和蒙昧主义方面具有理论的合理性与进步意义。但是,由于这两种理论脱离了实践的基础,因此,又不可避免地具有理论上的局限性,陷入各执一端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7.
语义语法学理论和元语言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形态范畴的本质是语义类别、形态范畴的脱落和并非必要、不同语言沟通的基础是语义、古希腊语法研究肇始于语义、语言编码首先启动语义编码等5个方面阐述了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从语言系统的二分法、语义网络的体系性、语义网络的自建力等3个方面阐述了基于语言共性和汉语个性的语义语法学理论。从内核模型、交互义场、受限系统、归纳方法等4个方面阐述了现代汉语元语言系统的模型及其方法。最后论述了有别于先验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基于语言受限性的实验主义研究观。  相似文献   
38.
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层面着手分析经验主义和批判主义理论,尤其在我国本土研究中的融合之势,对了解两者的关联核心之所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9.
激进经验主义是德勒兹对休谟经验主义的后现代诠释,也是一种后经验主义。在德勒兹看来,休谟不仅构想出了关系理论,而且更为重要地构想出了"关系实践",给经验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和真正激进的力量。对德勒兹来说,非经验主义者的每一种理论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遵循关系来源于事物的本质,而"真正基本的命题"和一切形式的激进经验主义的共同主题则是关系"外在于它们的项"。激进经验主义的关系概念不仅反对本质主义的——内在主义的理论的总体化取向,而且充分肯定了关系在生存的不同模式的创造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以这种或者那种散乱搭接的方式相互联系着的经验世界的多元易变的图景。  相似文献   
40.
运用现代解释学的方法,从马克思隐性逻辑的经验主义与人本主义两条路线引出人两类本质,并运用马克思的显性逻辑——对黑格尔的批判以及有意地强调经验的作用——消解人的形而上本质(理念本质)。从马克思隐性的复归逻辑和显性的生成逻辑之间的逻辑悖论出发,并运用生成逻辑的解构本性消解“人的经验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