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535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112.
“神”意象生命美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哲学之"气"范畴是文学"神"意象生命意义生成的本体,从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生命观看,生命自由与生命平等是生命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3.
广告修辞新奇巧妙 ,独出心裁 ,凝聚了广告作者的丰富而非凡的想像力 ;广告语篇中恰当而巧妙地运用修辞格不但使广告语言生动活泼 ,言简意赅 ,或节奏感强 ,很有力量 ,而且深刻地描绘或强调广告商品或服务的特征、特性与功能 ,有助于创造其美好形象 ,促进广告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14.
以古代文学的典型判逆女性形象为依据,以社会发展、文化演进和妇女解放为历史背景,分析和论述了中国文学中女性形象之女性角色、女性精神追求的变化及文化意义,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和妇女解放的发展趋势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15.
英国圈地运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及社会后果 ,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农民的影响各异。圈地运动并不是造成农民消亡的主要原因 ,也没有起到驱逐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业的作用。因此不能夸大圈地在农民消亡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文化意象的有意误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英语读者 ,必须探讨文化意象的中译英问题。文化意象从一个载体转到另一个载体 ,难点在于译者既要准确表达原文的词义 ,又要使读者了解中国文化背景和理解隐含之意。如何克服翻译中的各种障碍与困难 ,看待有意误译的代价与价值 ,是文化研究中 ,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7.
土地的公共权利是公地的基本特征。在英国,这种权利从中世纪末期到近代早期逐渐衰弱。与此同时,公地面积也在削减,议会圈地运动只是其消失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土地的公共权利则依然存在于公地消失之后。  相似文献   
118.
由于对传统的因袭和对大众口味的迎合,新武侠小说作家在创作中遵从男性视角以及对男权潜意识的向往使作品在女性观上基本没有什么突破,因而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显得底气不足而有先天缺陷,他们的作品塑造的只是男性希望看到的女性,而不是真正的女性.新武侠小说建立的是一个美妙的以"情"义"为出发点的男人的乌托邦,因而在女权主义高涨的今天,这一文学样式的衰落是可预期的.  相似文献   
119.
想象力是发展创新思维的翅膀。古代文学教学,应当充分利用古典诗词所具有的想象空间,从引导学生储备丰富的记忆表象、培养敏锐的理解领悟力、激发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力和拓展多样的情感空间等方面入手,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0.
对于明时期出使北京的朝鲜人来说,山海关是他们从"小中华"进入"大中华"的大门。即使到了明后期,行使途中遭遇到的胡虏骚乱也没有能够动摇他们对于山海关的敬意和信心。可是到了清时期,在朝鲜使者眼里,山海关不再是捍卫华夏的永恒堤防。清朝中后期,朝鲜使者笔下的山海关意象因为它的日渐繁荣而再度变化,其中北学派主张接受并学习满清这个新帝国,而更多的人受华夷思想的影响,依然想恢复山海关作为"华夷大界"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