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71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122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802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61.
价值链及其优化理论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价值链及其优化理论研究进行了评述,阐明了价值链理论已从原先的聚焦实体形态价值链到现在的聚焦知识形态价值链,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价值链管理的范围由企业内部逐渐扩大到企业外部.另外,还指出了学者们已经认识到从知识角度开展企业价值链优化的研究对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更加有效,然而目前缺少对这方面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且大部分研究都局限在对企业内部价值链活动的优化上,缺少对企业外部价值链优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962.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从我国企业现状看 ,培养核心竞争力应该从调整企业发展战略、集中企业的资源确定自己专业经营领域和经营特点入手 ,来保持长久不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63.
国际竞争力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竞争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而国际竞争力理论对该国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对国际竞争力理论的产生、发展进行总结,希冀为中国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丝借鉴。  相似文献   
964.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提出黑龙江省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诸如生产规模小、加工企业带动能力弱、农户饲养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从奶牛饲养和乳品加工的角度提出黑龙江省奶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65.
后发优势发生逆转,制度性因素是极为重要的成因。制度性因素主要由不发达国家自身制度和国际经济制度构成。因此,改革国内制度和改革国际经济制度,是不发达国家实现后发优势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66.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众多企业纷纷投入巨资,积极开展 电子商务活动,特别是企业针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然而许多企业目前都只是在苦撑局面。 因此,对这种电子商务模式的成本进行分析,以探索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建立成本优势的 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67.
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即为比例性原则.战时比例性原则的适用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对附带损害和军事利益两大要素的考察,与战时比例性原则的适用标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战时比例性原则与军事必要性原则的区别和联系.适用战时比例性原则的价值评判标尺是军事行为所造成的附带损害与预期整体军事利益相比是否明显过分,这将通过在战时比例性原则两大要素间进行拟制比较的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68.
高校旅游是一种特色旅游产品,它不仅给旅游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于高校的教育改革及其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哈尔滨市高校旅游这一课题涵义、发展现状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69.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加工贸易造成了极大冲击,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大幅下降,加工贸易企业生存困难,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生存难题,但有些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应立足于自身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而不应该在目前的形势下盲目进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70.
One means of innovation is the adoption of new knowledge from external sourc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ory building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businesses that are collaborating together. Using pilot studie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based on real-life innovation projects, the research identified and confirmed two hypothetical constructs; that successful knowledge transfer comes from the transfer of tacit knowledge; and that tacit knowledge can best be transferred in this arena using rich media channel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search and goes on to assess a range of channels for their media richness and their ability to transfer tacit knowledge. This article then positions this in the frame of collaborative or open innovation. It concludes that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channel can improve the innovation through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between organisations and presents a model for successfu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