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4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71篇
管理学   30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87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466篇
理论方法论   258篇
综合类   3366篇
社会学   299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进行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在实证层面检验本研究的两个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发现,以机关事务为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存在治理尺度差异,这与中央政策调控共同构成协同的内外动机,驱动成渝地区深化合作意愿,卷入区域协同;与此同时,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在两地机关事务标准化协同工作中亦有所披露,并阻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协同发展。问卷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案例分析结果:推进协同地区加强行政治理协同、推进治理尺度统一具有紧要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标准化执行助推区域协同发展,标准化的行政治理协同增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互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此外,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干部协同卷入的奖惩机制不完善,行政治理协同还需大力推进,两地协同仍有较强的地方本位意识。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地方保护现象是长久以来中国实行区域分治所衍生的治理产物,消弭地方保护主义、强化区域一体化思维成为协同瓶颈破局之必然要求,而基于行政尺度视角出发的行政协同治理则可能通过为地区卷入协同建构与区域空间相适配的治理尺度,从而成为区域协同必然的路径选择。并且,协同是基于时间矢量上不断发展变换的过程,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牢牢把握不同阶段中区域协同"动机—路径—目的"三核心元素以寻求合理的区域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52.
依托资源依赖、组织学习、新制度主义等视角,在识别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社会联盟构成维度和类型的基础上,探索了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社会联盟实施战略的决策依据和过程,构建“初始条件-治理过程-联盟绩效”的整体研究框架,并识别出可能影响联盟战略实施的情境特征.  相似文献   
53.
连带责任治理在供应商集群中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核心企业与供应商集群的渠道关系情境下探讨连带责任治理对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将网络中心性和使用渠道权力纳入连带责任治理研究框架,考察二者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以及对连带责任与机会主义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以一家出口企业的供应商集群为研究对象,获得82个连带责任小组样本共246个被调查者的调查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和层级回归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之间的连带责任对其机会主义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供应商领导者的网络中心性负向影响其他供应商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并强化连带责任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作用;核心企业通过使用渠道权力负向影响供应商集群的机会主义行为,但会弱化连带责任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盈余管理、公司治理与可转债绩效滑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可转债融资为切入点,以2000年至2008年为研究期间,以中国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采用PSM方法对初始样本进行配对以控制样本自选择问题,对再融资后的绩效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探讨引致可转债再融资后绩效下滑的原因。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发行可转债的公司绩效显著差于配对公司;在可转债转股高峰期,发行可转债的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向上调整当年利润,即存在基于转股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发行前盈余管理反转是可转债发行后绩效下滑更多的原因之一,但是公司治理却能够有效地制约盈余管理反转效应对可转债发行后绩效滑坡的影响;在保持对可转债发行前和转股高峰期的盈余管理予以重点监控外,加强公司治理的建设更是防止发行后业绩下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5.
公司治理、控制权性质与审计定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Simunic的审计定价模型,构建关于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7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对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公司治理因素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定价的解释力有限,说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决定审计收费时对被审计单位的公司治理因素考虑较少.具体而言,终极控制人为政府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较低,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定价之间大体上呈U型关系,即股权适度集中和管理层适度持股最有利于降低审计定价,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定价的U型关系仅存在于非国有控股公司样本中.研究还发现,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审计费用时会结合公司控制权的性质考虑风险因素时审计定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以风险投资“关系型融资”机制为视角,立足资源基础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在“关系租”起源与“关系型融资”价值创造机制探讨的基础上,构建关系专用性投资、VC治理行为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整合模型,研究不同关系专用性投资属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VC治理行为的中介作用.通过264家科技型创业企业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实物型关系专用性投资与VC监控行为正相关,与VC增值服务负相关,VC监控行为与技术创新绩效负相关;知识型关系专用性投资与VC监控行为负相关,与VC增值服务正相关,VC增值服务与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VC治理行为在关系专用性投资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7.
从超额现金持有价值的角度,将治理环境和治理约束的改变引入到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的研究框架中。以1998年至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Dittmar等提出的公司超额现金持有量估计方法,在回归方程中加入交叉上市的虚拟变量,对比分析A股与AB股、AH股以及发行ADR企业所处治理环境的不同对超额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普遍存在折价现象;只在A股市场上市的企业超额现金资产的边际价值为负;既在A股市场上市同时又在B股市场或H股市场交叉上市的企业,超额现金资产的折价程度降低,且私有上市公司的折价降低程度更加明显。上述结果表明严格的治理环境和治理约束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和降低现金资产折价;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特别是私有公司,可以通过交叉上市增加外部治理约束降低现金资产的折价程度,提升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58.
肖作平 《管理工程学报》2010,24(1):110-123,89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应用Logit模型和排序选择模型实证检验公司治理机制如何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类型。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确实对债务期限结构类型具有显著影响。经验结果大多支持治理水平高的公司,其内部人(管理者,控制股东)受到更严格的监督,债务供给者(银行)更愿意为其提供长期债务,其更倾向使用高的债务期限类型的论点。  相似文献   
59.
前期基于应计项目操控的研究发现,国有控股、机构投资者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从而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目前,许多学者发现公司更倾向于实施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那么国有控股、机构投资者是否也有利于抑制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国有控股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高于非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国有公司的机构投资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显著小于非国有公司.上述结果表明,从真实盈余管理的角度来说,国有控股不利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能够改善公司治理,但其作用在国有公司中受到一定程度限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已有的国有控股治理作用的文献是一个校正性的补充,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和改革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0.
上市公司治理因素与财务困境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宗军  李红侠 《管理学报》2007,4(6):803-814
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因素与财务困境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1998~2005年被ST(special treatm ent)的公司及其配对样本共计528家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使用二元Log istic回归分析方法,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H-10股权集中指数、股权制衡度、国家股比例、最终控制人类型、独立董事持股比例以及审计意见与公司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显著负相关,管理者代理成本显著提高了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危险性。而高管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以及CEO的双职合一对困境发生的概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