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84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社会比较理论对个人幸福感的形成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个人幸福是个体与其参照对象进行社会比较之后的一种心理体验,因而,参照对象的选择对个人幸福感的形成具有直接重大影响。个体对参照对象的选择具有客观主导性、主观选择性、阶段变化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并遵循相似性、接近性、信息可获得性以及多数性与特定性等原则。个体所选择的参照对象在分为平行、上行、下行三种类型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分为主要、次要和临时参照对象三种。主要参照对象的选择与变化,对个体幸福感造成直接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参照对象的变化,我们可以较好地把握社会心理变化脉络,从而更好应对幸福社会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72.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对前人幸福追求的总结和超越。他把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统一起来,追求人的自我解放与人类的自我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和人类的自由,最终达到"解放全人类"的最高理想,从而把人类的幸福追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马克思的幸福观具有"利他的"、"实践的"和"积极的"三个主要特点,并且在人生实践中身体力行,达到了知行统一的崇高境界。总结、学习马克思的幸福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进行幸福研究和实践,对于追求幸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73.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人的婚姻家庭观念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虽然人们对传统的婚姻和家庭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认同,但对影响夫妻感情的因素、对待婚外情以及对待家庭内部结构的看法又与传统的观念有很大的差异,从而折射出了时代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374.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与动力,学术界引用最多的是"推-拉"理论,但这一理论仅仅解释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经济动力。利用路径分析方法比较影响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发现生活质量是主观幸福感最重要与直接的预测变量。除掉教育、职业、收入等直接经济因素,城乡居民在休闲娱乐文化方面的差异通过生活质量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着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此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来解释"推-拉"因素,推的力量来自于农村匮乏的文化娱乐生活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拉的力量来自于城市更为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以及由此带来的较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75.
“喜悦”作为一种抽象情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的;英汉童话中丰富的“喜悦”情感隐喻不仅为儿童理解“喜悦”情感提供了桥梁,更对其隐喻认知能力的发展抛砖引玉。本文以英汉童话中的“喜悦”情感隐喻为研究对象,从人类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角度入手,对英汉童话中的“喜悦”情感隐喻的异同点及原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喜悦”情感隐喻在童话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76.
福利解析     
福利是人的幸福利益 ,福利涵义中的幸福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满足或愉悦。从基本涵义上讲 ,“福利”与“幸福”是同义语 ,与“利益”亦是同义语。我们对幸福和利益基本涵义的阐释 ,也就是对福利基本涵义的阐释 ;在基本内涵和本质上 ,福利与利益及幸福具有同一性。福利的本质是人们的社会利益关系 ,认识和把握福利的本质 ,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指导和影响社会的福利制度、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福利的主要功能包括 :满足人的生存发展的需要 ;结成、增强和调节社会关系 ;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377.
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外心理健康专家对心理健康标准做了各种研究与论述 ,他们在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哪些特征方面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但是 ,所有专家都认同心理健康的人是社会适应良好的人。对什么是心理健康 ,不能从个体的表面特征来加以描述 ,而应从心理健康对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作用来考虑  相似文献   
378.
中国文人的"独善"往往表现在"逸乐"中,而"逸乐"在西方的美学观念里与"颓废"相对应。逸乐作为现代性的特征之一,在陶渊明与白居易的诗歌中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陶渊明开创的是乡村的逸乐之美,他的逸乐是生命与自然的融合;白居易开创的是都市的逸乐之美,他的逸乐是生命与世俗的融合。逸乐是生活的艺术,具有现代性的永恒之美,不仅对于古人重要,对于崇尚休闲的今人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79.
邱荷 《理论界》2014,(4):1-3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他们将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指出共产主义理想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达到个性自由的理想人格。他们的理想观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80.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如何提高老年人幸福感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经济水平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最直接因素,也最被专家学者所关注。退休后老年人的收入情况是决定老年人经济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数据分析认为退休老年人再就业和幸福感有着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所以多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机会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是有益的,对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能够起到缓解、消除的作用,有利于国家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