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0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51.
分别从《谷音》诗歌文本分析与宋代理学“天地之心”命题两个方面,阐述胡应麟所提出的“宋人格调”内涵,从而达到对宋末元初士人人格与诗境一种比较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52.
儒学的德性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价值哲学思想,建立在“天命之调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哲学基础上。“天——性——道”这一以人为中心的环状结构,体现出儒家的人本哲学思想。儒家的价值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人生价值观上形而上学基础“天命”是其终极价值源泉;作为价值尺度的“德性”为其核心;“修齐治平”是其价值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53.
本文对李申判定“儒学是宗教”的若干论据提出质疑 ,认为孔子整理“六经”只是述而不作 ,“六经”中的上帝鬼神信仰并不是孔子及儒家的思想和行为基础 ;“六经”中《尚书》及《诗经》所涉及的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物 ,对于“天”的含义有不同理解 ,不能一概视为天命论 ,孟子和朱熹都将其中的“上帝”、“天命”阐述为人世间可观察理解的道理。将上帝鬼神作为“主宰一切、赏善罚恶”之根据的是墨家而不是儒家 ,儒家“以天为不明 ,以鬼为不神” ,对之作出否定。作者还进而论证了 :不能以是否相信上帝鬼神的存在作为区分宗教与非宗教的有效标准  相似文献   
254.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繁仁 《文史哲》2006,(4):5-11
在当代文化建设中,针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包含的古典生态智慧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从作为其源头的《周易》分析,它包含“太极化生”、“生生为易”、“天人合德”、“厚德载物”与“大乐同和”等极有价值的生态智慧内涵,成为当代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55.
中国传统的天地观念为"天圆地方",认定中国作为礼义之邦,居天之中央,由此派生出华夏中心论。这种观念虽然受到过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算历及地舆之学的冲击,但并未动摇其基础,于是又派生出西学中源的虚骄观念和中体西用的保守思潮。而鸦片战争前后所传来的西方天地之学,带有彻底的革命性质:一方面它将天地人视为统一的宇宙演化过程,不仅地球无中心,整个宇宙亦无中心,居于其中的人类正是宇宙长期演化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它彻底埋葬了中世纪的神学目的论,也带动了民主思想的大发展。因而,西方天地之学的传入,使明清之际萌发的民主、民生思想顿时成长起来而成为中国思想发展的主流。从《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的问世可见,西方天地之学的传入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6.
范丽敏 《南都学坛》2007,27(4):14-18
从某种意义上讲,两汉时期的一切文化与制度都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与制约,尤其是在建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社会保障措施的过程中,将天人感应思想奉为重要的理论依据。面对“灾异”,社会保障主体的种种表现、社会保障措施的贯彻执行,无不包蕴着天人感应思想,无不与祥瑞灾异有关联,而此举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在加强政府社会保障职能、重视民本思想、强化环境保护、构建和谐社会四个方面,汉代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7.
将自然生态现象赋予道德内涵和哲学意蕴,归纳总结其规律,以此为依据颁行礼乐、建章立制、治国理政,诠释、指导和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此为儒家经典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和存在意义。其理路在于,首先界定天地本质:“天地之大德曰生”;其次提出“大人”即圣贤君王的标准:“与天地合其德”;再次奠定圣贤君王治理天下的法理基础:“天工人代”。探求此思想的逻辑本源可见,儒家经典哲学思想和由此形成的国家治理模式,是建立在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自然生态良好的基础之上,显现出传统生态理念卓越的前瞻性与综合整体思想观念,与当代社会提出的“生态良好”“永续发展”理念具有高度契合之处。同时,儒家生态智慧,需要实现现代转型,方能有助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