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6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69篇
管理学   26篇
民族学   16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95篇
丛书文集   1317篇
理论方法论   401篇
综合类   6156篇
社会学   330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528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591篇
  2008年   734篇
  2007年   1166篇
  2006年   1066篇
  2005年   780篇
  2004年   502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71.
美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凯萨琳·安恩·波特的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娴熟的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深受读者、评论家和作家的赞扬和推崇。她的短篇小说《被背弃的老祖母》采用象征和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反映了20世纪初美国社会现实。本文对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识流手法进行了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272.
没有健全的法制,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就不可能建立;而没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法制建设也会缺乏必要的道德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为保障,也离不开良好社会道德秩序的支撑。面对带有法治经济和道德经济双重属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需要用法治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实现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增强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73.
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提出和探索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双重命题,是对我国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也是对中国改革与发展进程的一种新的理解.这双重命题必须同时上升为执政党和政府的时代性理念,必须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主题"的主流分析框架之下;必须从同等程度意义上,上升为执政党和政府的战略性决策层面;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迫切需要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社会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联系;必须从真理性与价值性之统一的角度解析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问题双重命题的同等程度范畴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74.
随着公民社会话语在当代中国语境的逐渐兴起,关于公民社会的讨论日益成理论界的一大景观。公民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高价值目标即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有着内在的深层关联。公民社会是透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崭新视域,人的全面发展是公民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要培育公民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75.
网络社会与人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日益影响着人类社会,使人具有了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第二生存空间.现在的人既生存于一个现实的社会,同样不可避免的要生存于网络社会中.网络社会同现实社会相比有着诸多不同,人的社会化在网络背景下必然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网络既为人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人的社会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76.
现代性危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被消费所控制和引导,人们为商品而迷狂,为体验消费而忘记质疑和批判.消费被全面地控制掩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造就了一个恐怖主义社会,人们患上恐怖症;消费衍生出众多"次体系",它们难以构成对社会的一致反抗.列斐伏尔提倡对日常生活进行一种永恒的文化革命,这种革命要继承哲学传统,要担负起确认和阐释新的日常生活的责任,其目标是要建立一种都市主义.  相似文献   
277.
可以把不同社会的不同政治生活看成是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不同应战模式.这类应战模式在奥克肖特看来,可以抽象地划分成为两种极端的"理想类型":信念论政治与怀疑论政治.人们正是通过在这极端"类型"的中间地带作出移动与调整,来使社会适应来自外部与内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由于近现代以来人类理性的盲目膨胀,各国应对时代挑战的政治类型在本质上都严重偏向于信念论政治.信念论政治在显现自身合理性的同时,也把人类拖到了极其危险的意识形态政治之中.而解决之道就在于,以向怀疑论政治的适度回归来打通走向后意识形态政治之路.  相似文献   
278.
马小华 《西北人口》2009,30(5):120-123
本文通过对社会资本相关研究的回顾,以中国转型期为背景,以转型效应对乡村社会家庭造成的冲击为线索.分析了乡村老年人在家庭外部关系网络的流失和家庭内部关系网络出现危机的情形下,老年人自身社会资本功能的发挥与老年人的养老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79.
The paper looks into the dynamics of information society polic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n the Greek context. It argues that information society development is a contested process, influenced by pre‐existing state, economy and society relations. Based on this, it looks into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idiosyncratic path which the evolution of the Greek information society has followed, particularly after 2000. Using Bob Jessop's strategic‐relational approach (SRA) to the state a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drawing on a number of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relevant political actors, it provides insights into policy implementation by examining: the public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jects, how such projects were received in bureaucratic structures and practic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ector in public procurement processes. The emphasis is on the period 2000–2008, during which a major operational programme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Greece was put into effect. The paper also touches upon the post‐2008 experience, suggesting that information society developments might include dynamics operating independently and even in contradiction to the state agenda.  相似文献   
280.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people's perception of their position in society i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level of happiness, and thus that differences in happiness levels among countries in different welfare state clusters are influenced by people's perceptions of their relative position in society (subjective position). The study drew on data from the European Social Survey. Two important findings emerged from the analysis. First, an individual's subjective position in society is a more important predictor of happiness than objective measures such as income, education and labour market position. Second, the link between individuals’ perceived position in society and their level of happiness is moderated by the welfare state.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people's perceptions of their position in society have less influence on happiness whereas in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we found a strong connection between subjective position and happi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