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36篇 |
理论方法论 | 9篇 |
综合类 | 241篇 |
社会学 | 7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2.
田甜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6):115-117
在文化交流全球化的今天,很多人都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努力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用本国语言来学习本国文化的确是最好的理解方式,所以有很多人就把一些他国文化翻译成本国的文字加以学习。可是在这当中会出现很多的文化元素的缺失甚至是误读。以汉诗英译为例来探析这种语篇中的文化意境的缺失,就具有特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论苏轼诗文中的月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在中国的诗歌里是具有母题意味的形象。苏轼是宋代写月名家。月亮意象上包含他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现实、人生所进行的不懈探索。现实层面:对家乡新友的怀念纠合他的人生感慨;哲理层面:将生命流逝的沉痛包含在豁达的人生观中,体现他对生命的清醒认识和主动把握。在这两个层面上他继承前人,又有所开拓。更重要的是他将月的涵蕴提升到审美的人生境界的高度:阔大澄明,这是通过对水月的描写实现的。 相似文献
74.
周春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5):103-105
翻译中的审美价值不仅由译者洞察,还要由译者再现出来.译者的审美价值取向取决于译者对源语的语境、意象及话语结构的洞察与把握. 相似文献
75.
陈晓屏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54-61
晚清画报文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读图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其中以《图画日报》刊载之《新茶花》为代表的晚清画报文学作品体现了近代转型期中国读图文学的基本特征,其一是画报的大众定位和报刊化写作带来了叙事的时事化和情节化;其二是晚清的读图风尚和画报的图像旨趣推动了图像叙事的强化与文图关系的突破,以及连环故事图画基本体式的奠定;其三是画报关于西方意象的表征所再现的西风东渐中的晚清中国对西方世界的想象、接受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冲击和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76.
刘继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1):22-26
莎士比亚第1-17首这一组独特的劝婚育十四行诗,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以生命的延续来战胜时间,使美与真永远繁荣。为传达这个主题,莎翁采用了玫瑰的意象以及与玫瑰密切相关的"花精"、"提炼"等其他意象,赋予了玫瑰意象以生命繁衍这一不同寻常的涵义,反映了这位伟大诗人超越常人的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77.
李婉娴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2):74-77
摘要: 《极花》是贾平凹最新的长篇小说,这部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作品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被拐卖的妇女身上。书中将“白皮
松的乌鸦”和“星”这两种意象作为关键的隐喻载体,把女主人公胡蝶希望的破灭以及命运的沉沦描绘得浓淡有致,再次为贾平
凹的乡土小说增添了鲜活的文本范例。通过对这两种意象的分析探索胡蝶的命运悲剧,同时从她的悲剧思考中国传统农村的
命运 相似文献
78.
陈楸帆是一个极具创作天赋和艺术潜力的年轻科幻作家。在科幻领域,他提出了“科幻现实主义”的主张,并在创作中践行自己的主张,积极关注现实生活,真实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而且,他还善于通过动物意象,呈现人类社会的种种病态,为科幻小说开辟了通向现实主义的崭新领域。 相似文献
79.
常燕燕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146-148
意象空间是中国画绘画表现形式的特征之一。由于社会背景、艺术语言环境及教育水平等的不同.古今工笔画在意象空间的表达上有明显的不同,突出地表现于作品题材的选择、文化内涵及审美观等多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80.
雾是沈从文小说中一个显著意象,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如晨起与夜暮的时间流转、水光与天色的辉映变幻、孤独与忧愁的情绪蕴含,以及对于隔阂、生死、家国未来的象征等等。雾气缭绕的湘西给了沈从文创作雾意象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让他攫取到了雾意象之美,而雾意象也符合沈从文的创作偏好,是其写作过程中的主观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