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7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494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史卫 《南都学坛》2007,27(5):1-5
西汉初年,丞相总揽国家财政。为制约丞相财权,皇帝先后在相府设计相、司直以制约,并以御史大夫分解和监督相府财权,还通过直接控制部分国家仓库来加强对国家财政的控制。在调整国家财政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职能庞杂的少府被分解,最终成为单纯的皇家财政管理机构,真正实现了帝室财政和国家财政的分离。皇帝的秘书机构最终也取代了相府各曹,成为国家最高财政管理机构——度支尚书。原来分管国家财政和帝室财政的大司农和少府最后演变成为国家财政的具体执行部门。最终在唐代形成了以户部为中心的新的财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2.
干谒 ,是封建文人入仕的一个重要步骤 ,大部分的干谒活动是以书信为媒介的。不同历史时期科举、选官制度的不同 ,文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 ,会直接影响这些干谒书信的内容、风格 ,反映了作者不同的心态。考查唐代韩愈和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的干谒书信 ,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变化。对这些干谒书信的研究 ,为研究古文运动和古代文人心态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3.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其前提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本文认为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和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南,在认识上实现三个统一,实现全社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向"素质型"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44.
现存日本古代宫殿建筑群——京都御所。从平安时代开始 ,历代天皇就在京都定居 ,平安宫仿中国唐代长安的大明宫 ,京都御所也继续受其影响。平安宫多次遭火灾 ,多次修复 ,1 371年 ,天皇选中了平安京的东北作为新的皇宫 ,这就是京都御所。到 1 868年 ,即天皇迁都到东京的时候 ,共有2 8位天皇在此即位。京都御所经过 1 2次改造、几乎失去了原来的面貌。然而 ,1 788年 ,由于在社会上兴起平安复古的潮流 ,京都御所重新采用仿平安宫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其中 ,把紫宸殿一组院落布局改为对称 ,但其余的没有轴线 ,极其错落。日本宫殿与中国宫殿的建筑样式、布局、材料有很大的区别 ,日本宫殿没有华贵的材料、鲜艳的色彩、精巧的装饰 ,始终保持着离宫的特色。京都御所也不例外。日本宫殿这种不求华美而崇尚雅洁的建筑 ,在世界建筑中也是少见的。这与日本皇权名存实亡及幕府专政有关  相似文献   
45.
曹雪芹是北京人、北京作家。这个认识意义重大。北京的"帝都文化"是《红楼梦》一书的文化渊源。不了解18世纪中叶的"帝都文化"就无法真正读懂《红楼梦》。曹雪芹倘若没有回到北京这段生活经历,今日我们所读到的《红楼梦》,极可能就真的是一本《风月宝鉴》或是一本《情僧录》。在语言文字方面,曹雪芹熟练地运用了含有广大北方地区语言中方言土语的北京话,使《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雅俗相融、生动鲜活、字字传神,从而使这部小说脍炙人口、雅俗共赏。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小说,而且是京味小说中的典范之作。红学中的一些问题争论不休,恐怕是与不熟悉或没有考虑帝都文化背景有关。"帝都文化"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6.
明代捐监在明景泰初年济边饷而开。捐监意为捐出身,不同于政府直接卖官,但也属于一种变相的卖官行为。捐监群体政治地位较低,多授低微的官职。捐监所得银两,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暂时解决军饷、赈济等问题;捐监的影响恶劣,是导致明代中后期选法壅滞、学风日衰、社会腐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从公元前89年汉武帝颁布《轮台罪己诏》,到公元前81年汉昭帝召开的“盐铁会议”,标志着汉武帝、汉昭帝之际对匈奴政策转变的开始,即由“武折”为主,转为“武折”与“德怀”二者相结合。这一转变自轮台诏肇始,以盐铁会议及桑弘羊被诛标志其完成,既是对前代民族政策的吸收和继承,又是汉前期处理匈奴问题的经验总结,并为后世中原王朝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48.
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诗坛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与南唐诗坛双峰并峙,交相辉映。前后蜀诗坛的成因有以下几点:当时前后蜀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国力较为强盛,为其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巴蜀地区自古便崇尚文德,前后蜀统治者对文化礼教也十分重视,不仅广纳贤才,兴办学校,而且沿袭唐制,恢复科举取士,这对前后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大量的入蜀诗人、少量的蜀中诗人和一些皇室成员共同努力,造就了前后蜀诗坛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49.
地震灾区学生的心理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和应试对灾区学生是双重生活事件压力源(Stressor),采用积极正性的应对方式(coping)时灾区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以及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心理调整、恰当的自我要求、考前准备及考场上的心理调控四个方面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50.
经史之学与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虽从事科举文教育,但不唯之是从,而是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此举上溯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经史之学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孔子“博学于文”的思想主张,来源于以学术导向矫正利禄歪风的迫切要求。生徒只有学充养邃,才会眼界高、气味厚、笔力健。清代一些书院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使得生徒学文不是局限于写作技巧的训练,而是拓展为与炼品、践行、培识的结合。这些书院通过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