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9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9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59篇 |
理论方法论 | 43篇 |
综合类 | 404篇 |
社会学 | 8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影响在校体育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校体育专业学生考研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针对其薄弱环节,提出了现阶段提高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考研录取率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53.
左松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2):61-65
科举停废后,私塾、塾师的状况如何,目前研究不足。有人认为塾师已成失语者,是乡村社会的弱势群体。揆诸史实,并非如此。在清末到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乡村的教育“权势”是由塾师而不是由教员所掌握,以学校教育为代表的国民教育并没有得到基层民众的普遍信服。这一研究表明,理论建构需要建立在合理的史实基础之上,否则难免放大失真。 相似文献
54.
熊惠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24-27
透视明清社会救济史发现,国家荒政的衰败和基层社会自治化倾向的加强,由乡绅倡率的民间社会救济活动不断兴起,但民间力量的生长空间在于不能动摇封建专制统治的根基。在中国传统文化笼罩和社会层级结构固化中的民间社会救济力量,断然不能成为公民组织成长和公民社会形成的“基因”。“双回归”——慈善救济活动回归社会事业本位、政府回归其仲裁者和监督者本色的总趋向,仍将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55.
郭凌云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6):71-74
历史琐闻笔记自唐代起逐渐得到了发展,但往往囿于政局野史、鬼怪灵异。在北宋特殊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历史琐闻笔记的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记载也更加丰富多彩,贴近士人的生活。对文学家的记载更为全面细腻,对科举制度给予了极大关注,对风土人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体现了北宋一代士人的崭新面貌。 相似文献
56.
张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2):86-93
初唐诏敕文是初唐时期皇帝于施政过程中发布的“王言政令”,是具有最高权威的下行政治公文,涉及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律法、外交、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史实,和《大唐创业起居注》、《唐太宗实录》等史籍一道,都属于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很高,可补正史之阙。即便是那些旨在宣扬皇德的诏敕文,如皇帝的即位、改元、祭天、封禅诏书,也为我们考察当时的史实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本文主要从文史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唐武德九年六月至九月诏书,来挖掘其中隐藏的李世民弑兄夺权及李渊被迫让位的真相。 相似文献
57.
陈群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4):450-454
南朝出现了文学集团空前活跃的现象,这与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环境、社会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南朝文人对文学的崇尚是时代价值观的体现,而后者也推动了文学集团的发展并影响了文学集团内部的文人关系,从而使南朝文人的社会生活表现出了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58.
李兵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0-25
18世纪中叶出现的乾嘉学派以书院作为汉学研究和传播的基地。由于汉学家执掌的书院与直接为科举考试服务的考课式书院有显著的差异,造成了汉学书院不为培养科举人才服务的假象。其实,汉学家主持的书院不仅在山长的延聘上注重科甲出身,而且其教学活动也不排斥科举之学,能满足生徒获取科场应试知识的需求。因此,汉学书院与科举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59.
有论者以六朝为词之滥觞,是由于梁陈宫体诗为宫廷文化的产物,而唐词之兴也与宫廷文化相关,由君臣宴饮到内宫生活,产生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最初之词。中唐词开始涉及边塞文化与贬谪文化,张志和所作则是隐逸文化的体现,而王建的词可见中唐的三元文化构建,尤其表现出上接宫廷文化,下开士大夫文化的特点。中唐词人中,刘禹锡、白居易作品最多,除创调意义外,他们所作更在贬谪与闲适二义上,体现了士大夫文化在词中的转换、发展,闲适中饶感伤更是南唐、北宋士大夫词以“闲情”为大端的肇始。 相似文献
60.
对加强高校考试管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莹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2):134-136
高校考试管理的质量与教学质量休戚相关。只有认识到加强考试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对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真正提高考试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