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4篇
社会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汉诗英译中的人称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诗歌中人称代词的可译性是可译性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可译论者认为汉诗英译时增补人称代词会导致人称判断问题 ,从而破坏源语诗歌“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是 ,从人称代词所指、作者意图、含义判断等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看 ,汉语诗歌人称代词的隐藏并不构成翻译上的“人称判断”难题 ,也不一定是“天人合一”体现。汉诗英译过程中人称代词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不仅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2.
以《三遂平妖传》中的第二人称代词系统为考察对象,穷尽性地统计、分析其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单复数、排除式、包括式、无所指、泛指的使用情况,以管窥明初汉语第二人称代词的特点以及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该书第二人称代词系统有“你、你们、卿、汝、尔”五个,其中“你”占绝大多数,“你们”比较少见,“卿、汝、尔”则十分罕见,“卿、汝、尔”的使用主要出于修辞语用上的考虑,而非语法。“你”既可表示复数,也可发生人称转换,相当于“我们”或“他们”,还可表示泛指。“你”表示复数的方式共有四种,现代汉语只保留了其中一种。在复数领域,包括式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63.
绍兴地区的人称代词十分复杂,多的有三套,少的也有两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绍兴地区原本就有一套人称代词“侬、汝、渠”,后来受北方官话的影响,形成了“叠床架屋”现象;二是绍兴地区的人称复数词尾原本是数量短语“两个”,但随着“两个”的合音、弱化及语法化,逐渐和单数词尾“侬”发生了混同,这又进一步增加了绍兴地区人称代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4.
现代汉语中的称代代词与指示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指代词“这”可分为指示代词“这”与称代代词“这” ,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表现在语法功能、称代对象、称代的语言位置等几方面。称代代词“这”还在语值上富于特点 ,表现在使句子结构合理、用语经济、语言形式灵活多变等方面。  相似文献   
65.
曹炜  刘薇 《阅江学刊》2014,(5):114-122
在汉语史上,第二人称代词曾经是个庞大的家族,鼎盛时期家族成员多达10多个,而1750年至1850年的这个一百年间便处于这个鼎盛时段的末期,自1850年至1950年间的这个一百年,北京话第二人称代词系统就规模而言便开始式微,主要表现为家族成员锐减,由之前的10多个减缩为三四个。这在分处于三个时点的典型北京话文本《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等中也得到了比较清晰的反映。《红楼梦》中第二人称代词有“你”、“你们”、“你等”等10个;创作于1850年前后的《儿女英雄传》中第二人称代词则有“你”、“你们”、“汝”、“尔”等11个;《正红旗下》中第二人称代词竟只有“你”、“你们”、“您”等3个。较之这种系统的演变更为细腻深刻因而也更需要关注的是第二人称代词系统中的一些重要个体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66.
本文论述了提点刑狱官的设立、置废、职责范围、属员等情况,并系统介绍了审刑院、御史台推勘官的设立及职责。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相互关系、相似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67.
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关系着中国素质教育的成败.然而,如何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涉及到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笔者基于这些问题,从什么( what)、谁(who)、在什么环境下(where)、什么时间(when)以及为什么(why)这几个特殊疑问词入手,阐述了课程改革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并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从课程改革的模式、教师自主和教师文化的提升、课程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估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基于时体意义的角度,讨论了寿县方言的"可VP"问句。分析该问句的类型及其特殊性,并将该句式与阜阳方言、合肥方言做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69.
疑问句语用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语言镜像原则分析了疑问句发问人的存疑、期望、诚实性和礼貌等语用因素和疑问句语法范畴构建的联系 ,试图通过分析疑问句的语用因素对疑问句的语法关系达到比较完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70.
疑问词语何云何如何从上古、中古一直沿用到近代汉语,它们的兴替演变尤为显著.在唐宋禅宗语录中,云何开始衰落,如何迅速崛起,成为何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疑问词语;如何的语义分布与前期相比,进一步扩张,开始用于事物询问;如何的句法功能也迅速扩张,不仅可以作谓语和状语,还可以作主语、宾语;云何的句法功能开始衰退,只能充当主语、谓语、状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