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7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管理学   104篇
民族学   11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1篇
丛书文集   1467篇
理论方法论   423篇
综合类   8652篇
社会学   469篇
统计学   19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721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759篇
  2007年   861篇
  2006年   970篇
  2005年   853篇
  2004年   830篇
  2003年   776篇
  2002年   633篇
  2001年   557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云计算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云计算条件下,出于打击犯罪需要,网络侦查也被大量应用到司法实践中。但因云计算条件下的网络侦查自身地位尚未获得我国法律明文认可,侦查范围、方式欠缺法律法规明确指引,技术相对滞后,具体程序和监督救济机制缺乏,在当前还存在诸多困惑。文章认为要解决这些困惑出路主要包括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更新侦查取证技术并不断发展完善反侦查取证技术,设置监督救济机制及与“云服务”相应单位保持密切合作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2.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legal validity of citizens' actions in civil disobedience as it pertains to the umbrella movement in Hong Kong. It introduces the critical approach of “legal realism” in order to reconsider normative law, such as police enforcement and court interventions, in relation to political struggle.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the legal precepts of rights, responsibi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are capable of contingent and contextually appropriate interpretations by different legal actors, including citizens who participate in civil disobedience. In politics, justice, and most importantly law, civil disobedience offers an alternative legal normativity to consider the citizen's right, and even duty, to express dissent. Furthermore, this right or duty is legally persuasive and conducive to guarding democratic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993.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一生从现实出发致力于寻求正确的社会科学理论,尽哲学的全力来促进实业和科学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致力于为人类谋取幸福。圣西门在42岁开始写作的时候,提出要建立新的哲学。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是圣西门新哲学体系的基本核心;强调决定论是科学方法论的哲学指导原则;规定了哲学家的主要任务,展望了社会发展的未来。圣西门的新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接近唯物史观、接近唯物主义原则。这是圣西门最大的贡献。圣西门不仅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滋养。  相似文献   
994.
传统不是历史的文本,而是从过去发展到今天依然在控制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实践元素。现代性法治的谋划存在于一个包含着重要传统元素的实践语境中,传统元素中的精华与糟粕都是现代性法治谋划不可逃离的文化语境。传统在现代性法治追寻中发生作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传统与现代性法治的较量与博弈中,双方较量的结果并不是先定的,而是由实践中多种元素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正是在对传统与现代性法治纠结与整合的考量中,法治思维实践转向的意义获得了明确的阐释。实践论的法治思维不仅体现了辩证法的实践智慧,同时强调了偶然性及事件思维在法治实践中的重要价值,这是架构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法治理论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99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目的是要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乏的并非行之有效的法律,也并非优秀的法律从业人员;我们真正缺乏的是一种信仰,一种对法律而言真诚的信仰。因此,让法律成为公民的信仰,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然而,何谓法律信仰?法律如何能被人信仰?法治国家中的公民究竟应当如何信仰法律?这些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本文围绕这些与法律信仰有关的中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96.
道家哲学挺立于号称"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老子》的"道",以对"天"的理性认知,率先宣告了上帝世界的倒塌。"道",作为照亮中国哲学王国的第一抹阳光,以其生成的、联系的、复杂的宇宙观和对立统一的辩证法,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以及人在自然中的生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循。从"道"这一宇宙自然的总规律出发,《老子》为人类提出了"无为而为"、"知常曰明"、"知止不殆"和"知不知上"的思维和行为警示:人类必须遵循自然法则才能有所作为,而自然的循环性、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人类在复杂、联系的宇宙自然面前的无知性,则全部都是自然法则的具体展现。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和改造都必须建立在对这些法则认知和遵循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是成功的和可持续的。《老子》"无为"、"知常"、"知止"与"无知"论,作为古老的东方智慧,尤其对于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发展以来在自然面前膨胀起了征服欲的人类而言,是一种回归理性和科学的哲学矫正。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法》践行的是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权行使模式,围绕这一模式的存与废已成为当下修改该法之争的一个重要表现。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在转型时期,继续坚持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权行使模式具有理论正当性和实践可行性。现行土地管理法修改的理性选择应是在继续坚持这一模式基础上,重点围绕土地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开发许可和土地征收等权力存在的弊病基础上,以适应市场化为价值取向进行制度内在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中国林业科学技术史的方法论,共包括6个环节,即收集文献资料、调查访问、考察遗址、分析遗物、模拟试验、综合性研究. 其中,收集文献资料是取得研究资料的重要方法;调查访问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之处;考察遗址和分析遗物可以从不同的专业角度来分析问题;模拟试验可以验证、分析、鉴别古籍文献记载内容;综合性研究可以从理论上找出中国林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99.
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已经形成。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上的法治道路;由执政党直接领导和推进的法治道路;突出依法执政的法治道路;立足中国国情,并吸取人类其他法治有益经验的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1000.
法治方式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出来的加强党风建设的新路径。整党整风运动式、会议专题式、法治方式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加强党风建设的三种方式,而法治方式是新方式与新选择。以法治方式加强党风建设的具体路径有五个方面:一是培育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与价值观念。二是清理完善党内法规制度,构建有法可依的党内法制体系。三是构建规范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四是搭建追逃追赃国际平台,加快对外逃人员的法制惩处。五是强化警示,定期发布党员领导干部的贪腐案例。以法治方式加强党风建设要处理好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制的关系、加大党员领导干部相关事项的信息透明度与公开性、借鉴成功经验构建廉政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