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62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144篇
管理学   11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21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1627篇
理论方法论   818篇
综合类   10551篇
社会学   598篇
统计学   18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678篇
  2013年   631篇
  2012年   787篇
  2011年   932篇
  2010年   818篇
  2009年   806篇
  2008年   932篇
  2007年   1079篇
  2006年   1134篇
  2005年   989篇
  2004年   956篇
  2003年   872篇
  2002年   692篇
  2001年   599篇
  2000年   321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71.
现代行政法“平衡论”通过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的互动实现平衡,但是在涉及主体之间、行政与环境关系、执行中所导致的结果等方面并不平衡,其提倡的以民制权论在目前可行性也不强,经历着后现代冲击的行政法也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772.
张俊桥 《河北学刊》2007,27(4):170-172
制定行业协会专门法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但关于行业协会法的价值目标问题,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行业协会法的公平价值目标,彰显了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的统一;行业协会法的效益(率)价值目标,是促进公平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行业协会法的价值目标是公平价值目标与效(益)率价值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773.
田钒平 《民族学刊》2020,11(4):13-26, 120-121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背景下,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而通过科学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的民族法律规范体系虽已基本建成,但仍存在一些法律原则的表达不够严谨、法律概念的界定不够准确、法律规则的内容不够明晰和完整、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够完备和和谐等缺陷和不足,难以满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中通过法治方式有效协调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需要。这就要求立法者应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科学立法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要求,妥善处理法律规范体系与现实需要的适应性和可执行性,由此才能为通过法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从科学立法与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的关系来看,遵循依法立法,是保障法的形式合理性的前提;坚持民主立法,则是保障法的实质合理性的根基。为提升立法的科学品质,必须健全违宪审查机制、协商民主机制和立法理论形成机制,确保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原则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774.
张立辉  张友 《民族学刊》2019,10(6):17-22, 112-115
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乡村聚居区在传统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意义的认知有待提升;政府对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刚性规划缺失;开发的民族特色村寨功能单一;黔南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的总体情况呈现复兴、衰退和变异并存;民族特色文化精品的培育顶层支撑不足;民族特色村寨开发与传统民族文化融合度不够;对传统特色老旧民宅价值认识不足。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应着力提升黔南州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开发格局,争取纳入国家改革试验规划;其二,抓住大数据与智慧乡村建设的时机,率先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示范;其三,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构建“民族特色村寨资源资本化金融服务平台”;其四,探索乡村房屋租赁权跨区域流通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农民的物权收益;其五,加大民族特色村寨品牌建设力度,增加特色村寨旅游产品附加值;其六,完善村寨文化资源资产化经营监管体系,构建村寨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75.
个人信息的保护研究一般基于信息的人身性与财产性为选择保护的路径,却忽略了个人信息的人身依附属性.根据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对自我的解释得出个人信息具有个体性与公共性的双重属性.基于此双重属性导致美、德两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模式上有所区别:美国将个人信息作为隐私权保护外延,显示其对信息个体性的追求;德国利用领域理论将个人信息作为人格尊严的保护客体,显示其对信息公共性的偏向.从法律文化视角比较,两国存在价值取向与隐私认可程度的差异,由此造成对个体性和公共性的不同偏向;两国又因司法谦抑主义与公共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竞争,导致保护限缩的共同趋向.两种保护路径反映不同的法律文化的同时,也体现出两国都重视在立法基础上的宪法审查运用,以此平衡个人信息的个体性与公共性.故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亦需以“审查”作为个人信息保护的有效方式,并以个体性与公共性的动态平衡作为判断标准.具体审查可以从程序上的公正平衡与实体上的合理平衡两方面进行判断,以此为个人信息提供有效保护.此外,打破个体性与公共性平衡状态的唯一变量只能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  相似文献   
776.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经济法规制的基于问题,如何正确看待政府与市场在经济生态系统内各自的功能及作用,是经济法规制的核心问题。因为这样的认识直接导致了经济立法的体系构建与内容规则。经济法规制是国家实施经济治理与尊重市场调节的基本依据,也是施行经济法治与社会治理的根本前提。所以,从社会治理的背景下来讨论经济法规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条件及制度生成条件,有利于真正建立和完善经济法规制的体系和内容,从而使得经济法治生态化地融入社会治理的结构体系内,达到优化社会制度以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77.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UK study which examin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d support for young people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who experience, or are at risk of, child sexual exploitation (CSE). CSE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the UK, with evidence suggesting an increased risk for young people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However, no study has specifically focused on this group, and their voices remain largely unhear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27 young people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were undertaken to explore how to meet their need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young people's voices and identifies areas for improvements in polic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778.
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两部作品出版于美国第一次环境保护运动期间,都是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内布拉斯加平原为背景,展现了美国拓荒时代人类对土地那种开拓、认同、融合的关系,传达出了朦胧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79.
论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标志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加强地理标志的保护对于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特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我国存在多部门立法、多机构管理的混乱局面,使我国地理标志被大量冒用和滥用,地理标志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实现,所以有必要对地理标志采用专门立法保护模式,通过科学、系统的制度建构来解决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0.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门类是根据民俗学的范畴列出的,民俗的事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流。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却出现了逻辑混乱问题:种属相混,如民俗本是一个大的概念,结果列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这使得人们对民俗的概念产生了误解,保护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民俗文化和民俗学学科。实际上,民俗的文化意义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为重要,非遗保护只是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而民俗学的研究既是学科发展的百年大计,更是文化建设的理论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民俗学研究互为表里,相互促进,对中国文化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