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75篇 |
免费 | 183篇 |
国内免费 | 12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4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78篇 |
人口学 | 19篇 |
丛书文集 | 826篇 |
理论方法论 | 234篇 |
综合类 | 5341篇 |
社会学 | 129篇 |
统计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80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141篇 |
2014年 | 371篇 |
2013年 | 266篇 |
2012年 | 421篇 |
2011年 | 498篇 |
2010年 | 403篇 |
2009年 | 404篇 |
2008年 | 436篇 |
2007年 | 556篇 |
2006年 | 502篇 |
2005年 | 516篇 |
2004年 | 436篇 |
2003年 | 371篇 |
2002年 | 297篇 |
2001年 | 238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科技创新法律保障问题论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立新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4):42-46
法律对科技进步的独特贡献表明 :要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必须健全法律保障机制。我国现行科技立法中仍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科学性、系统性不足 ,这种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对科技创新保障作用的发挥。立足国情 ,在科学的原则指导下 ,精心设计各项法律制度 ,是完善我国科技法 ,使其进一步发挥促进和保障科技创新作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2.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最初制定与实施是从国有经济改革需要出发的,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WTO的加入,该制度的缺陷已日益明显。这主要表现为:覆盖面窄,规模小;基金来源单一;保障功能弱等等。这些弊端制约了失业保险制度价值功能的发挥,我们必须在这些方面对该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3.
社会学视野下法律的现代性与地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形式主义的法学家们认同的现代性的法律是一个普适的价值体系,并不内涵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是法律发展的必然方向。法人类学家们则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出发,认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既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那就不具有普适的品质和推广的价值。这是法律现代性的悖论。根据法律价值体系的来源,可以将法律体系划分为三种类型:内生型、植入型和混合型。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混合型的,外来法律、本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实构成了我国法律现代性与地方性互动的关系框架。 相似文献
44.
论老庄法哲学的中庸态度与虚无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红蕾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2):152-156
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认为,“自然”是人最本然的境界。因此,由人所组成的社会也应倡导“自然”的统治,即做到“清静无为”,惟此才可望实现“天下有道”的理想。礼法等则属于人为、有为之物,在老子看来,应服从道,所以“以道统法”;在庄子看来,应属坚决摒弃之物,所以倡导“法律虚无主义”。老庄的这种法哲学思想,一方面以其“有为”—“无为”—“无不为”的逻辑,显示其中庸风范;另一方面,又因对现有法律制度的否定,而具有虚无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5.
科学发展观与建构和谐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梁德智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78-82
由于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和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必然统一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提出从法治教育、素质教育两个方面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46.
王压非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46-48
公民作为重要的法律概念,有其独特的内涵及外延。与其他法律主体不同,公民属于单数的法律主体概念,区别于“人民”;公民与特定的国家紧密相联,区别于“人”;公民系公法法律关系主体,区别于“自然人”;公民具有浓厚的主体性意蕴,区别于“臣民”。 相似文献
47.
荆玉梅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6):117-120
采用3(课件视觉效果)×3(文本的切换频率)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多媒体课件的不同视觉效果及文本的切换频率对理解文本内容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视觉效果多媒体课件的主效应极其显著,视觉效果Ⅱ优于视觉效果Ⅰ和视觉效果Ⅲ;不同的切换频率主效应显著,文本字数500左右的幻灯片切换5次效果较好;对课件的理想程度评定结果表明,被试对视觉效果Ⅱ的评价得分较高。 相似文献
48.
韦伯的法律可预计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3)
德语Berechenbarkeit一词有计算和预测的含义,今人译作可预计性。德语法律可预计性就包含了这个词,意思是依据法律可事先计算出某特定事态将招致的法律后果。这一观念兴起于19世纪的德国。马克斯·韦伯做出过深入地思考。他将理性法律的基本构成单位设为法命题(Rechts-satz),依据特定的法命题,可以计算出一定事态所招致的法律后果。在他看来,司法活动遵循法命题与法律的体系化,为法律可预计性提供了技术上的重要保证;而事物能被认知,又是法律可预计性得以存在的认识论前提。这几项内容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有关法律可预计性的思想体系。把韦伯的这个思想引入中国传统法律研究,可以发现先秦儒家思想中有阻碍法律可预计化的因素,而法家思想中则有推动法律可预计化的因素,由此推动当代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49.
预付式消费合同的法律管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32-37
预付式消费作为新型消费形式,既有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内在缺陷。在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向企业提供了长期信用,却难以进行自我救济,容易造成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仅凭事后救济,不足以妥善保护消费者利益,必须在预付式消费的提前申报、销售收入第三方控制、消费合同强制条款、消费合同担保以及营业转让等方面,加强对预付式消费的事前控制。 相似文献
50.
陈大文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1):35-38
在加快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山河如何壮丽,我们的历史如何悠久,拥有哪些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出过多少慷慨悲歌的志士仁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了解我国的制度,理解我们选择这种制度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这种制度的先进性及其对自身权利的意义。要在民主法制观念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从制度层面上认识我们的国家,并培养他们对国家基本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