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58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7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836篇
理论方法论   201篇
综合类   4097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371篇
  2002年   334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统计调查课程的现状与调整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统计调查课程设置的现状出发,介绍了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改革,统计调查理论体系以及统计调查课程设置的不足,叙述了统计调查课程调整的思路。要实施这个思路,必须重视统计调查对象内容的变化,并注重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为适应形势的发展,随着现行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调整与完善,对统计调查课程也要作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92.
上古文学制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制度是指文学活动在制度层面的形质表征,有观念形态和物质形制两个层面,包括创制精神、用象形制、概念范畴、文用形态、篇章体式、传写形式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文学制度是文学自身的规定性。文学制度的规定性是自生的、自性的、自足的、自适的、自化的。引入文学制度观念,可以拓展和深化中国文学研究,这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应该有特殊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3.
美国文艺作品中的阶级位移主题是一个未被学术界重视的边缘话题,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研究其主题模式的嬗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洞悉此类美国文学作品的崭新视角.根据拉梅耳(R.J. Rummel)的观点,梳理了文艺学视域内的阶级概念,以此标准定义出阶级位移的主题并归纳总结出美国文学作品中"堕落"与"成功"两个主题模式.纵览19世纪中前期到当代的涉及阶级位移的美国主流文艺作品,在历史与文化语境中勾画出此类作品嬗变的轨迹和特点,并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其成因,指出女性和少数族裔人民的觉醒是推动阶级位移主题模式发展变化的内因.  相似文献   
94.
从2003年起陇东学院在公共体育课中全面实行选项课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师的专长得到了发挥,为体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也暴露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
王充在<论衡>中提出的"疾虚妄"、"务实诚"的思想,是其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王充提出了一系列文学批评理论的原则和方法.如真实、准确、独创的文学创作原则;质文相称的文质观;语文一致、通俗可晓的文学语言观;"实诚在胸臆"的作家修养观等.  相似文献   
96.
明中叶至清初时期出现的个性解放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对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戏曲艺术领域 ,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倡导戏曲创作要真实、通俗和自然 ,要摈弃虚伪、迂雅和做作 ;倡导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开始盛行一时 ,戏曲中语言的通俗化使其更能表现世俗生活中的人情百态 ,且易于为市民阶层所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97.
政治追求是贯穿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进程的一条鲜明线索.茅盾一生的文学批评活动恰好提供了中国现代"主流"批评生成演化的个人证词.在文学与政治、个人与集体、权力意志与个人思考之间,茅盾一直处在不断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中,他的批评成果不仅表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不断选择、不断徘徊、不断矛盾的心路历程,也显现了"主流"批评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98.
早期新文学作家创作旧体诗的时代与文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新文学作家创作旧体诗的时代与文化根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早期白话诗的不满、身世背景和早先经验的影响、传统的力量、年龄的增长和贵族情结.研究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早期新文学作家的创作实绩、艺术成就和文化心理,从而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现代文学丰富多元的原生形态.  相似文献   
99.
意识的强化与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文学比较研究首先必须强化理论意识 ,突破实证研究的终点 ,把一种“事实”的证明上升为“意义”的阐释 ,“事实———异同———原因———模式”研究思路才是文学关系研究的完整过程。其次 ,在意义研究中必须强化批判意识 ,确立文化的现代化价值取向。中国在东方文化价值论面前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 :当年“东亚一系”、“同文同种”的文化逻辑最终走向了“大东亚共存共荣“的政治逻辑。第三 ,比较文学的思想本质是对民族主义的超越 ,应强化人类意识 ,以促进文学与思想的世界视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0.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存在意识较为强烈的小说家.昆德拉与海德格尔、萨特等哲学家既在存在观念上有内在联系,又在入思方式上形成深刻差异.以塞万提斯为例,昆德拉指出了哲学家对"存在"领域的遮蔽以及小说家对敞亮"存在"的独特贡献.小说的相对性立场与怀疑论态度,使其中的"存在"成为一种对话式、开放自由的思想,不同于哲学式的思辨概念.穆齐尔所代表的小说"第三时"美学--沉思的美学,在把握存在主题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而这一沉思的传统在20世纪遭到漠视.重新发扬小说"诗性地沉思存在"的传统,正是当代小说家的重要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