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8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民族学 | 10篇 |
人口学 | 106篇 |
丛书文集 | 59篇 |
理论方法论 | 71篇 |
综合类 | 508篇 |
社会学 | 307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182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吴文权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4):335-338
精神生态研究主要是关注人自身“精神圈”这一内自然的生态平衡,并探索精神生态失衡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在《最蓝的眼睛》、《秀拉》、《宠儿》三部作品中,托尼·莫里森塑造了美国黑人社会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悲剧的因素包括“黑人性”的丧失与母爱的扭曲:在《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社区在白人强势文化面前迷失自我,丢弃“黑人性”,酿成了佩科拉一家的悲剧;在《秀拉》中,秀拉抛弃“黑人性”,蔑视黑人传统,给黑人社区带来了灾难;《宠儿》中塞丝杀死亲生女儿,《秀拉》中伊娃杀死深爱的儿子,都是扭曲的母爱带来的毁灭。如此种种,都折射出美国黑人精神生态的危机状况。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文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6):94-99
从性别复苏到话语自觉,从父权解构到主体建构,从女权理论到文学实践,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生成、发展、流变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内容。在这一强劲思潮的推动和鼓舞之下,当代女性文学的话语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女性写作新的审美机制得以初步建立,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和人格价值亦得到进一步体认,实现了自五四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之后的又一轮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女权启蒙。 相似文献
103.
曹晓东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4(4):499-503
小说《浮现》除了涉及到西方当代社会中的某些女性问题,对现代工业文明造成的生态失衡、环境破坏等现象也有所展示,并且提供了一条女性与自然联手、共同对抗父权体系以求解决危机的途径。因此,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现实意义上,《浮现》都是一部体现了生态女权主义思想的力作。 相似文献
104.
宗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6):112-114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了赛珍珠的主要作品。它们真实地呈现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源,并且通过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塑造肯定了女性的力量及其特有的反抗模式,提倡人的平等及男女在相处的过程中互相尊重,互相体贴。 相似文献
10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6):67-6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极力彰显译者的主体性,它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从而从理论上提高了译者的地位.在实践中,女性主义译者通过对原作的操纵,从而使译者显形.但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导致了对读者的忽视. 相似文献
106.
邱美英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2):47-50
国内学者对《宠儿》的研究不少,但涉及到黑人女性身份问题的很少。该文从女性主义和种族的角度出发,运用身份和拉康的镜像理论,对《宠儿》中三个女主人公:塞丝、贝比.萨格斯和丹芙进行分析,揭示《宠儿》中黑人女性对身份的寻求及莫里森对黑人妇女和黑人文化出路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7.
罗慧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2):46-49
“幸福家庭主妇”是流行于美国五六十年代并被千百万妇女效仿的典型女性形象。1963年,被称为第二次女权运动之母的贝蒂.弗里丹出版了《女性的奥秘》,她在书中揭露了在“女性的奥秘”所笼罩下千百万美国家庭妇女的无名痛苦,主张妇女突破传统角色的局限,争取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该书改变了一代美国妇女的生活,被视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相似文献
108.
罗蕙锡和凌淑华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韩中两国颇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及画家.她们通过小说表现了对封建思想和男权社会制度的批判,对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的追求,对女性独立的自我意识等共同的女性意识.但罗蕙锡着重从启蒙性质的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暴露女性受到的社会压迫,而凌淑华则从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立场出发,揭示了男权社会制度下资产阶级女性生活以及她们的病态和渴求.在创作手法上,她们分别以中国传统绘画的余白之美和写意手法及西方绘画中的光线和色彩搭配描绘环境和背景,使作品审美价值倍增. 相似文献
109.
闫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3):17-19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流派,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概念的提出和运用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虽然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当代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经常是各取所需,为我所用。但在基本逻辑和特征方面有着共同性。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大胆借鉴和吸收他们所提供的对于社会主义运动和妇女运动具有开拓和指导作用的理论材料和研究观点,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0.
金琼兰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50-53
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杰出的成就使其被公认为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但是,她对于女性主义的态度却十分矛盾,一方面支持女性在婚姻、教育和职业上争取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则高度赞扬女性的克己、屈从和自我牺牲等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