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31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章首先界定“亚脚色”的概念,梳理有关“哮”、“郑”、“偌”诸种亚脚色研究的学术史,通过文献以及民间俗语的研究,证明此类脚色专称皆为伶人用语,“哮”为“醋大”之义,即戏曲中所谓酸丁,“郑”的含义即“道人”,“偌”即杂扮艺人,意即模仿、相似,也即伶人所谓“似象”。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实例论证的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大量的事例说明普通高校音乐学副修专业办学模式在培养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成果,阐述这一模式的前瞻性、独特性和创新性。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与音乐相关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能力这两方面来阐述普通高校音乐学副修专业办学模式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03.
陈在上 《南都学坛》2012,32(6):77-81
刑事处罚令程序是由法官通过书面审以签发刑事处罚令的方式处理轻微刑事案件,对提高诉讼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意义重大,也是简易程序实现方式多元化最为有益的方式之一。我国客观真实主义的传统、书面审经验的丰富、量刑建议的规范化、辩护制度的完善均为刑事处罚令程序的构建提供了较为成熟实践经验与制度环境。我国刑事处罚令程序具体构建的思路是:案件范围限定为判处缓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的轻微刑事案件为益;启动权应该交给检察机关,法院具有决定权,被告人具有程序否决权;具体审判组织是基层法官独立审判,辅助以有经验的人民陪审员或书记员代为负责前期的审查;在程序救济上,保障当事人的知悉、辩护权和否决权,尤其是对被告人判处人身自由刑的时候,更应当及时有效地保障其获得律师辩护人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4.
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教育、管理、保护与被教育、被管理、被保护的关系,而不是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决定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承担责任的范围;确定学校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承担责任,既要根据过错责任原则,也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05.
中共十五大以来,国有经济由于在所有制理论上的突破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作为国有经济主要体现的国有企业也同时进入了新的改革阶段。而如何建好企业集团和放开放活中小企业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关健。  相似文献   
106.
通过赵壹的抒情小赋与汉大赋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比较 ,以及赵壹的创作的影响 ,来论述赵壹的抒情小赋在汉赋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7.
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在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展步伐减缓,这既有全球经济复苏迟滞、出口乏力、融资困难及政务环境、服务体系等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存在的竞争力不强、员工素质不高等问题,从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环境优化、融资对策、自主创新等方面提出秦皇岛市发展中小企业所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许多有基督徒身份或者倾向于基督信仰的诗人。对于他们的写作,诗坛往往以"宗教诗歌"或"次要诗歌"轻视之。这种轻视是国人对文学与宗教之关系的简单理解。随着当代中国文学日益世俗化,诗人们也一直在寻求种种"神性"的写作来应对。他们尊重文学的自身特性,正视生命的沉沦境况与救赎之需,敏于自我生命的问题、关注人的历史与命运。他们虽未高举"神性"大旗,在这个时代,却具备了真正的"神学立场"。他们的写作,尤其值得当代汉语诗坛关注。  相似文献   
109.
Campaign advertisements can greatly influence voter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subtle variations in advertising content have rarely been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minor variations in pronoun use on young Taiwanese voters’ responses to campaign advertisements. Also examined wer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voters’ perceptions of the candidate’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s shaped by the candidate’s physical appearance and the camera angle used in the candidate’s pho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use of the pronoun “we” in a campaign advertisement led to a closer perceived relationship between voters and the candidate compared to the inclusive pronoun “you,” which generated better advertising effects. Moreo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voters visually inferred that a candidate had higher competence or when the candidate was photographed from a low angle, which created the perception of greater power, the use of the pronoun “we” was more suitable. The inclusive “you,” in contrast, was more suitable for candidates that were perceived by the voters to have greater warmth or for candidates that were photographed from a high angle, which created the perception of less power.  相似文献   
110.
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失灵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问题,分析公共政策失灵原因,寻找矫正政策失灵途径,对维护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以及促进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特殊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失灵的原因存在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不足,执行中的信息沟通机制及监控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