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8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才学 | 2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95篇 |
理论方法论 | 54篇 |
综合类 | 1419篇 |
社会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93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96篇 |
2009年 | 132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50篇 |
2006年 | 148篇 |
2005年 | 154篇 |
2004年 | 144篇 |
2003年 | 136篇 |
2002年 | 117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王又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在中国当代历史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中 ,“史诗性”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但在 80~ 90年代的文学中 ,反史诗性是先锋文学和新历史小说解构宏大叙事的基本策略之一 ,它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中另一种历史叙述。本文论述了反史诗性的三个主要表现 :质疑客观真实、颠覆英雄神话和消解庄重风格 ;主要结合新历史小说 ,论析了文学转型中小说家的历史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2.
2010年10月"天下水浒论坛"会议讨论的问题有:毛主席对《水浒传》的理解和应用;《水浒传》版本、作者和成书背景;《水浒传》艺术成就及其源流;《水浒传》人物真实性及梁山遗迹、梁山遗址的开发问题;《水浒传》研究的新动向和对《水浒传》的贬抑。 相似文献
53.
刘继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92-96
在严歌苓的小说创作中,经常将个人的人生体验,改头换面融入不同作品.<心理医生在吗>是其中一部最为重要的长篇小说,它处理的是少女成长之中最为隐秘的经验.以往的解读偏重于对作品进行一般的精神分析,本文认为这部小说里的精神分析只是一个幌子,使得作家得以在其中不断返回成长的核心部分,看似是少女时期的创伤性经验,更深层是成长中对于不平凡的向往和拥有不平凡经历的炫耀. 相似文献
54.
《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是世纪初出版的一套以知青为题材的文本,这套文本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文本的作者面临着一种在纯文学与商业化之间进行艰难选择的困惑;其次,由于审美品格的缺失,致使文本的备忘价值大于其审美价值;第三,文本的策划者将这套文本定位为“民间文本”,带有很大的虚幻性与不确定性。纵观知青文学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套文本并未能将知青文学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知青文学的创作有待突破与提高。 相似文献
55.
后期新月诗派现代主义诗歌在创作上,传承了“带着镣铐跳舞”的主张,其散文化倾向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前期新月诗歌的流弊。后期新月诗人又注重音乐性对诗形、文字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美追求。 相似文献
56.
本文主要以现代文学中的小城镇小说为个案,来探讨现代小说中的时空关系。作为小说的主要构成因素,时间与空间并不能截然分开,彼此之间存在着交叉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如空间的时间化或时间及小说本身的空间化。这种种时空关系除了拓展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手法外,还蕴涵或承载着作家的、社会的、时代的、民族的等等众多信息和意义。 相似文献
57.
中西长篇小说发展中存在着契合现象及类同之处 :它们的产生都依赖于类似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文体自身的条件 ,它们都经历了从远距离寄托到近距离切入现实 ,从对客观世界的描摹到对人物性格、精神世界探求的过程。如果以十八世纪中叶为界线将中西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那么 ,第一阶段中国长篇小说艺术成就远远高于西方 ,第二阶段中国则远远落后于西方 相似文献
58.
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在现实性上有两大根源 :一是两次世界大战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是科技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革。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是并蒂共生的统一体。后现代主义是从现代主义派生出来的。利奥塔和哈贝马斯认为 ,后现代主义就其实质而言 ,就是“重写”、“重振”现代性。某些西方哲学家认为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有着紧密的关联 ,因此 ,有“解构的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后结构主义或后现代主义 ,也不存在所谓的“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二者的关系的确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9.
喻冰清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28-31
《活着》改变了余华的文坛地位,标志着余华完成了优秀作家所必须经历的思想升华,达成了对人生善—恶—无善无恶的认识。以1984年为开端,纵观余华的写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余华先领会善,再抒写恶,在充分了解恶的基础下温暖地描写人类的善意,这就是所谓见山终是山、见水终是水、山水都别有风景的意境。 相似文献
60.
彭昕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6):24-29
通过对美国现代主义景观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合当今国内景观设计发展的局面与之对比。对美国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讨中国景观设计在尊重自然,保护遗产,低碳环保,满足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上的发展途径,实现景观设计对城市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