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3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72篇
管理学   94篇
民族学   4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1041篇
理论方法论   269篇
综合类   5404篇
社会学   146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564篇
  2004年   560篇
  2003年   570篇
  2002年   517篇
  2001年   421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荣辱观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是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因此,要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遵循道德形成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即必须坚持道德接受的"知"、"情"、"意"、"信"、"行"五要素的有机统一.从强化认知、提升情感、坚定信念、磨炼意志、注重养成等环节入手,使大学生真正实现明荣知耻、好荣恶耻、趋荣避耻、扬荣抑耻、践荣弃耻的统一.  相似文献   
62.
本文基于“大学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是大学不断发展进步的核心推动力;大思政创新课程体系是大学创新文化实践的载体和舞台”的基本观点,阐述了“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大思政创新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之间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深入开展理论层面研究成果指导应用层面创新课程建设的重大意义;运用大思政创新课程应用层面创新课程设置及课题设计的原则”等相关思考和构想。  相似文献   
63.
湖北素称泽国,境内江河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历来湖北政治以堤防建设为重,加之清末民初水患频仍,堤防建设更引起士人及普通民众的关注,所以这时期产生了许多堤防文献。这些堤防文献,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并且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江河防治思想与方法,对我们今天的江河防治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2013年鲁迅思想研究异彩纷呈、创意不断:钱理群将鲁迅在今天的意义概括为三个“拒绝收编”:拒绝被体制收编,拒绝被一切文化体系收编,也不想收编他人。孙郁提出,鲁迅在审美判断上是一个托洛茨基主义者。理解鲁迅,如果不保持与列宁主义的距离,他的面孔可能永远是政治化的。李冬木强调了芳贺矢一的《国民性十论》对于周氏兄弟的巨大影响。姜异新认为,鲁迅的辛亥故事纯粹是鲁迅式幻想,是特殊的鲁迅式晶体。通过“看与被看”、“吃与被吃”,国民性终于被审美地觉知。邱焕星指出,鲁迅对青年和学潮的态度是复杂多面的,对其自身也是一种双刃剑效应,这种效应必须放在“国民革命”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认识。王彬彬注意到在鲁迅的语境里,月亮往往意味着希望、温暖、爱,也象征着理性和光明。这或可让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感受到鲁迅的性格、精神、心理中温软、阴润、柔弱的一面。  相似文献   
65.
魏晋名士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放任、怪诞的行为,究其源是他们的性格使然。以《世说新语》为例对魏晋名士的傲诞行为与性格加以分析,并从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家教背景几个方面追溯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6.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作为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文化思潮,不可避免地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作为高校德育,必须在合理地吸收和借鉴后现代主义思想合理元素的基础上,有机地促使德育内容由单纯地注重道德知识传授向关注情境与情感效应转变,使德育目标由"完人教育"转向关注个性发展,变德育途径由单方说教为互动式道德对话。  相似文献   
67.
论生态伦理及其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人认为生态伦理就是人际伦理的移用,就是把社会道德规范、原则简单移用到环境事务中来。这样来理解生态伦理是肤浅的,忽略了其质的规定性。其实,生态伦理就是指人类在关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其内涵包括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首先,它表征的是一种客观的关系,即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其次,它是用以调整相应的关系的积极手段,即生态道德。  相似文献   
68.
封建礼教是酿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 ,而祥林嫂自身的性格、心理因素则是其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内在原因。强烈的负罪感、巨大的恐惧感、严重的迷信思想、软弱的性格特征诱发了祥林嫂的人生惨剧。  相似文献   
69.
利用"同情"来解释道德问题是休谟道德哲学的独特标志。休谟的"同情"其实是用想象来再现他人的某种情感。通过对主观"同情"进行修正,不把"同情"局限在解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上,而看作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一种倾向,从而使之成为普遍的道德判断依据和贯穿其道德哲学的线索。有了"同情"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共鸣和互感,使人们超越自爱之心,"仁慈"和"正义"的道德感和美德才得以形成。在当代美德伦理复兴的进程中,美德伦理学的任务在于重新确认道德行为者的心理情感倾向和内在的行为动机,但却遭遇诸多批评和质疑。重新回顾"同情"原则,依赖情感机制,对于美德伦理学的合理性、社会道德规范的可行性解释、道德规范的确立和普遍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简·奥斯汀的小说以道德教化知名。与庸俗说教不同,作家巧妙地运用了文本的对话性这一叙述策略向读者传递道德训诫。根据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话性依存的前提为差异性、社会性和未完成性。奥斯汀小说中的道德培育也具备这三个特点,可见道德建构就是依托于文本的对话性来实现的,使读者在认同文本叙述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小说中所蕴含的道德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