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89篇 |
免费 | 116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9篇 |
民族学 | 28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18篇 |
丛书文集 | 884篇 |
理论方法论 | 313篇 |
综合类 | 4561篇 |
社会学 | 223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88篇 |
2015年 | 113篇 |
2014年 | 289篇 |
2013年 | 258篇 |
2012年 | 334篇 |
2011年 | 376篇 |
2010年 | 307篇 |
2009年 | 335篇 |
2008年 | 377篇 |
2007年 | 451篇 |
2006年 | 501篇 |
2005年 | 457篇 |
2004年 | 460篇 |
2003年 | 468篇 |
2002年 | 392篇 |
2001年 | 324篇 |
2000年 | 143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来说,他的人格的核心和灵魂是他的德性。人格素质的培养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在对青年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2.
金志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1,(3):4-7
高校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必须坚持“以德治校”方针 ,必须履行好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任务 ,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 ,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窗口。 相似文献
93.
常大惠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3(1):63-67
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某市中、小学校学生宗教意识和参加社会宗教活动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改进学校德育和教育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
英国公民教育作为国家课程,从2002年9月起,已经成为中小学校的必修科目。其教育目标是为了全面发展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等四个方面的潜能;其中,道德发展是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
娄志勇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65-67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和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荣辱观教育的通知精神,从课堂教育主渠道、行为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和教师表率作用等方面阐述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96.
QQ作为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我国拥有一亿多用户。本文从分析QQ语境的概念、特征入手,探讨QQ语境对人际传播的特殊影响,指出QQ语境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一个极重要因素,论述了QQ语境中人际交往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97.
“实践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德育实践精品课程建设针对学生自身发展和思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课程大纲,强化选题指导,完善课程规范,建立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体现课程特色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致力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8.
谢礼圣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1-35,94
道德合理性证明问题是当代西方伦理学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这个问题关涉理性与合理性的区分,反映出西方理性观的变化。基础主义证明方法在道德合理性证明问题上已经缺乏说服力。在当代西方伦理学中,道德合理性证明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叙事和道德论证。叙事和道德论证之间的紧张关系制约着当代西方伦理学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
刘黔敏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21-23
我国德育课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的叙事,从叙事的模式分析这些叙事呈现出故事发生情境极端化、故事结构高度结构化、故事人物功能定型化、故事情节发展的线性化等特点。叙事模式中潜藏着这样一些价值预设:抽象单一的道德观;二元对立的人性观;客体化的学生观等。在新课改背景下这种叙事模式是值得分析和反思的。 相似文献
100.
窦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135-138
从语言模糊性产生的这一根本原因出发,采用层次论的方法对于语言模糊性在语言不同层次的体现进行考察,描述了模糊性在语言不同层次的体现,提出了“模糊性的层次呈现性递减及消解性递增”这一考察方案,探索了这些模糊现象的认知成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