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51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2篇 |
民族学 | 23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19篇 |
丛书文集 | 1068篇 |
理论方法论 | 275篇 |
综合类 | 5118篇 |
社会学 | 144篇 |
统计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316篇 |
2013年 | 243篇 |
2012年 | 369篇 |
2011年 | 431篇 |
2010年 | 358篇 |
2009年 | 346篇 |
2008年 | 416篇 |
2007年 | 517篇 |
2006年 | 579篇 |
2005年 | 539篇 |
2004年 | 506篇 |
2003年 | 521篇 |
2002年 | 435篇 |
2001年 | 371篇 |
2000年 | 178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生态美学逐渐成为显学的背景下,生态批评的学术储备也日益丰盈,因此作为探究文学艺术这一审美意识形态规律的文艺理论研究,也应该在其哲学思想来源、理论话语原则、理论视阈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2.
《诺斯托罗莫》历来被评论家认为是康拉德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寄寓着丰富的道德内涵。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康拉德的道德观入手,回到小说创作的历史语境,结合小说的叙事艺术,挖掘小说主人公诺斯特罗莫和高尔德在物质利益的引诱下不断堕落的伦理学意义,揭示人类道德堕落的严重后果,表现出康拉德深切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03.
网络文学批评的标准应向精英靠拢,还是坚持大众的立场,似乎都不能令人满意。与精英批评相比,网络批评因对标准学术语体的突破和与创作、鉴赏的密切互动而具有特殊的价值;而"大众"批评,它又因自发性而存在着局限。网络文学批评需要元批评研究,这种元批评研究需要避免陷入精英立场或大众立场的对立模式,从批评现象本身求解,做出尽可能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4.
傅燕晖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27-231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家庭意识形态规定了中产阶级女性对家庭的义务,反对她们参与政治经济领域事务,将其活动领域限制在家庭中。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认同家庭意识形态规定的女性的家庭义务,但又注意到这一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一种趋向,即女性在自身道德感和社会现状二者合力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偏离其被规定的活动领域。在小说《北方与南方》中,作者以此社会趋向为背景,以家庭意识形态为出发点,再次界定中产阶级女性角色,拓展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105.
志愿服务:大学生道德实践载体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梅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35-137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道德养成具有提高道德认知水平、丰富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和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作用。高校应通过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普遍化和日常化、引导大学生端正志愿服务参与动机、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和激励机制等措施以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6.
尚睿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6-68,79
地理空间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是包含着人类社会种种权力关系、利益关系以及层级差别的一个集合体。而表现人类价值判断的文学作品自然也附带了这种集合体的特质。波兰裔英国作家康拉德生平的地理空间跨度注定了其小说中的地理空间叙述不只是故事发生与存在的先在条件,更是一种价值取向。以分析与借鉴以往康拉德小说研究成果为契机,尝试着从空间批评与文学地理学批评来重新审视康拉德小说的内涵意义,探讨康拉德作品如何通过地理空间叙述系统来表达意识形态、权力机制以及身份特征等多维层面。 相似文献
107.
互文性批评旨在通过对若干有关联文本的考察,在更深邃、更博大的文化-哲学视野中审视文学问题.本文从重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小诗《飞虻》入手,在三层阐释层面上审视作为强者诗人的布莱克表现出的"影响的焦虑",以及他的"焦虑"对后代作家的再度影响,揭示跨文化、跨时空的语境中,以互识、互证为基础的人类思维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8.
翟福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333-336
德育是一个综合化、系统化的内外因交互作用的过程,它既包括个人的内化过程,也包括诸如家庭、学校、社会的外塑过程。只有认真把握内化和外塑这两个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才能使德育工作收到实效。本文着重论述了德育过程中个人"内化"过程的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体验性,以及作为德育"外塑"过程的家庭德育过程、学校德育过程、社会德育过程各自的地位、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对做好德育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周兴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0(2):66-72
民国时代,茅盾一直处在主流之外,其文学批评体现出了鲜明的批判精神。随着自我改造运动的深入及身份的改变,茅盾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灵痛苦之后,逐渐成为官方文学与政治立场的代言人。其角色的转换过程,伴随着许多自相矛盾的言说,表现了茅盾在政治要求与文学规律之间难以两全的尴尬处境,以及与之伴生的心灵冲突。 相似文献
110.
张康之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5-11
道德是历史的和具体的,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以及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道德具有不同的内容,对人的行为所作出的道德判断也会不同。但是,如果说以往历史条件下的道德基础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话,那么,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化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必然要求有一个确定性的道德基础,而人的道德存在就是这样的基础。人的道德知觉、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选择的能力等,都来源于人的道德存在,而不是通过教育的途径获得的。关于道德的实现,一方面取决于人的道德存在的形成,另一方面需要得到道德制度的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