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1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91篇
管理学   103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1589篇
理论方法论   443篇
综合类   7007篇
社会学   16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616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747篇
  2006年   824篇
  2005年   753篇
  2004年   715篇
  2003年   713篇
  2002年   609篇
  2001年   486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道德建设的思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道德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 ,我们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正确处理好先进性与广泛性、他律与自律、中国特色与世界伦理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
网络道德建设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它可以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 ,丰富人们的道德意识 ,形成主体所认同的价值取向 ,造就人们的创新意识 ,推动集体主义的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3.
企业经营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激励机制问题显然是存在若干冲突理论和观点 的复杂课题,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同时也给出了现 阶段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94.
论述了 2 1世纪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特殊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95.
试论道德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精神的界说而界说道德精神,通过道德的目的而推定道德精神的内容,通过道德精神的内容阐述其意义,从而指出我们当前的道德建设的失误是忽略道德精神的培养,强调指出,在我们以后的道德建设过程中,要把道德精神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96.
在改革开放的特区,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发扬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革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必要。这些革命优良传统与特区的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不断发扬光大、发展和深化,构成了特区道德文化和深圳精神的重要思想来源,成为特区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97.
从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出发 ,到江泽民同志进而提出了“创新动力论”,并筹划建立完善当代中国“国家知识创新体系”,说明我国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不仅面对着大量的自然科技新问题 ,而且面对着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新问题 ,亟待创新解决。江泽民同志最近的三次讲话表明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解决这些新问题中的创新功能 ,是不可替代的 ,它构成了中国知识创新体系的难以或缺的主导子系统。  相似文献   
98.
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网络道德建设作为一个新问题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方略的要求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已成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99.
网络法问题的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网络法问题 ,而针对网络法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部门法学领域 ,对网络法问题的法哲学探讨还很少。立足于法哲学理论 ,在阐释了法哲学的任务、网络中存在的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模糊性表现的基础上 ,提出了网络法问题的本质就在于网络条件下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的模糊 ,提出了该模糊性是导致网络条件下自由的边界模糊和权利冲突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解决网络法问题的法哲学思路。  相似文献   
100.
尼采以他非理性的本体论、认识论和道德观所建构的哲学体系对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石理性予以猛烈的抨击 ,在彰显了非理性面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同时 ,完成了西方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 ,孕育和开创了新文化的萌芽和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