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中国俄侨诗歌是俄罗斯侨民文学中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中俄文化合璧的特点,是诗歌中的精华,诗歌中的精品。据有关资料显示,已经有记载的诗人有58位,出版诗歌文集180部以上。虽然这些中国俄侨诗人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创作的文学珍品却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值得挖掘,值得研究。文章将以文本分析形式对中国俄侨诗歌创作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2.
漂泊流浪是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中国新文学中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特别是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得比较鲜明的小说,几乎都写到了知识分子的漂泊流浪,展现了他们生活的困顿和灵魂的不安定。他们总有欲求,是最不安分的,同时又总感到失落,在行动上总是漂泊的,在精神上总是流浪的,在心理上总是具有无根的感觉。于是灵魂到处流浪,精神无所寄托。这也正是知识分子独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心理。一部知识分子的形象史,就是知识分子漂泊流浪和寻找精神家园的历史。  相似文献   
23.
民族文化母题对承载它的文本的主题思想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各民族的文学传统中常常借助母题来表情达意。陈映真作品《将军族》,从民俗文化学意义上的母题演变来考察,就是沿用了中国自古以来反复出现过的“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母题传统。  相似文献   
24.
萧红是一位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在作品中观照最多的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村劳动妇女,萧红以“越轨的笔致”大胆真实地描绘了这些女性在婚恋中怵目惊心的悲剧性生存状态,彻底消解了爱情的甜蜜,颠覆了情爱的愉悦,甚至否定了女性生命创造的内心喜悦及生育创造行为本身的伟大、神圣,这种极其另类的书写与萧红自身的情感经历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5.
文章分析了鲁迅、曹禺等二、三十年代作家对父子母题的处理及其中所隐藏的文化内涵。父子母题的处理在新文学中有着独特而复杂的文化意义:它既背负着反传统的精神使命,又融入了日常亲情和人生伦理的意味。这种取向的混杂使其意义显得隐晦难明。因而,疏理这种意义隐晦的情形,并借此揭示新文学在精神开掘方面所达到的深度就成了文中之旨   相似文献   
26.
荣格认为文艺创作的根源和动机来自超个人的集体无意识,而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这也是一部作品具有永久性艺术魅力的原因所在。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中篇小说《花狗崖》正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神话原型、原型模式、原型意象、原型母题,因此它具有了跨文化区域跨时代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7.
不同时代的读者身处不同历史背景之下,对同一主题的解读和阐释不可避免要受到他所处时代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陶渊明晚年作品《桃花源记并诗》,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梦幻桃源世界。作品本文具有的模糊性和开放性,为后世读者的个性化解读与传释留下了广阔空间,其中宋人王令的法制思想、魏了翁的理学情怀、章惇的文明开发边地、方回的君臣讨论等内容,都是对桃源主题的异化和深化。  相似文献   
28.
在反战电影中,女性是经常出现的一种基本元素,因之也成为反战电影的一个基本母题。战争应该让女人走开,但女人从未在战争中走开。关注女性命运是反战电影反思战争问题的一种表达方式。应该远离战争的各种女性在各自的人生中因为战争而遭受毁灭、摧残与异化的命运,也许能够更深刻地揭露战争非人性的本质。在女性母题中,书(信)、吉祥符是最基本的意象。  相似文献   
29.
从童年母题的角度切入文本,对迟子建文学创作的独特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对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童年母题成因的探寻,可看出其不满于现代社会给自由生存状态带来的限制和扼杀,对现代文明产生质疑,进而不断思考并探寻理想中的社会,以便最终回归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0.
中国古代文史中的女性以智抗暴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女性为成功抗暴已开始不择手段.明末社会给女性智勇抗暴提供了频繁表演的舞台.母题叙事的重点,并不在于表现行暴男性多么无赖无耻.而在于表现女性作为弱者,杀敌脱身的大智大勇.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值一般不高,女性来承领抗暴之事,令人予以格外赞叹和表彰,以此作为广大受侵害民众的精神安慰和心理补偿.不少相关叙事还以女性成功抗暴的实践,突出了强健其体魄的主张,带有反传统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