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4篇 |
免费 | 106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篇 |
民族学 | 47篇 |
人口学 | 24篇 |
丛书文集 | 322篇 |
理论方法论 | 139篇 |
综合类 | 1814篇 |
社会学 | 2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192篇 |
2012年 | 179篇 |
2011年 | 222篇 |
2010年 | 166篇 |
2009年 | 142篇 |
2008年 | 182篇 |
2007年 | 175篇 |
2006年 | 194篇 |
2005年 | 178篇 |
2004年 | 135篇 |
2003年 | 120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黄忠顺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从“代后记”《融入野地》的独特文体与《九月寓言》的关系来看 ,这部长篇小说有两个叙述目标。两个叙述目标在小说文本中的不相容性 ,将本应属于该小说的思想主人公形象排挤成了一篇亦小说亦散文的“代后记” ,这就导致了它与小说的结构性变化———由小说的一部分变成对小说的一种解读。这一变化 ,一方面使小说的神话世界寓言化了 ,另一方面又保持了小说的神话性 相似文献
992.
赵孝思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7(4):36-42
冲突是叙事体影视剧的精髓,既包含了叙事内容,又是叙事手段和叙事技法.冲突的构成和起固都源于生活,为冲突提供了广阔的仅事背景.冲突以其构成的双方贯穿全剧的动作与反动作,为叙事的呈现状态,并且有其自身的审美特征.无论传统的非传统的影视剧,事实上都凭借冲突的展开推动着叙事过程. 相似文献
993.
《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晓玲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57-63
兴盛于60至70年代的结构主义叙事学,至少在两个层面上丰富了文学批评。其一,它有助于人们努力去发现相同类型作品的深层结构,如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及侦探故事;其二,它为特定作品的文本分析提供了线索,阐明了一则“故事”是怎样转变成一句“话语”的。《远大前程》作为狄更斯最后三部作品之一,表现出既符合于当时常规、又向这些常规提出挑战的叙事特征。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语法”、“叙事视点”和“文章策略”等方面分析这些特征,认为《远大前程》是20世纪上半叶基于传统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过渡性作品。 相似文献
994.
《爵士乐》叙事话语中的历史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维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2-98
《爵士乐》是一部历史小说 ,也是一部关于历史的小说。它不但以艺术的方式重写了一段美国历史———“哈莱姆文艺复兴” ,而且还承载着莫里森独到的历史观。破碎的人物形象、爵士乐创作技巧和不可靠的第一人称叙述 ,表面上看起来与历史没有任何关系 ,事实上 ,它们都被纳入了小说家的黑人话语叙事策略 ,并曲折地传递着小说家对历史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5.
张福如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0-104,14,15
池田大作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有对善恶关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人应如何处世、生活”的系统看法——人之道。在池田大作看来,人之道首先对个体自身有一定的要求:人要坚持宗教的价值,人要有不屈的勇气和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人需要不断读书,人要勇于承担责任,人做事要有效率。其次,人之道对个体和他者联系中有一定的要求:人要平等待人,人要关心别人,人要遵守诺言和人要爱护自然环境等。人之道的基本内容实际上是个体自我完善的方法及个体与他者发生联系时须遵循的要求,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池田大作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96.
李韶丽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0-93
在创作实践中,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坚持“女性主义”立场。站在这一立场上,沃克揭示了黑人妇女在社会中所遭受的双重压迫,探索了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建立起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艰难历程。《紫色》是其代表作。它从主题,姐妹情谊,两性和谐及叙事策略等方面彰显了艾丽斯·沃克坚定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997.
论社会变迁与知识分子的角色——以现代精神传统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传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系社会正常运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一国社会中体现为价值体系及其物质承担者的紧密结合,形成一股支撑社会的力量。价值体系及其物质承担者本来作为精神传统的外在彰显,在古代社会中是高度统合的。然而,自近代"五四"运动以来却遭到了全盘性反传统主义和政党伦理的挑战,这导致了现代精神传统偶发性的中断与紊乱。现代精神传统面临着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困境,这给型塑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对于其自身也构成颠覆性的威胁。虽然在现代中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缓解,但其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危机与希望并存,现代中国新文明正可肇基于此。 相似文献
998.
宋法刚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1-115
故事性表达成为当前电视节目存在的常态。探其原因,首先是观众借助故事更方便获取和传播信息,还有基于好奇心、优越感之上的兴趣和心理期待;其次是节目生产者熟识故事模式,坚信光明的市场前景,对利润回报信心十足;再次是电视管理者借助故事建构意识形态,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最后是电视媒介传播的偏向性。但当故事与电视的结合难以同时满足或协调四者的要求时,故事的真实性就容易与观众的期待或感知产生错位与冲突,违背叙事契约,有意或无意混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影响电视文化的健康发展,危害电视文化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99.
马小敏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83-86
苦难叙事是底层想像的一个基本特质,这既反映了知识分子的公共关怀与社会责任,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底层"的误读,因为这种苦难叙事与现实中的底层生活形成一种"想像"与"经验"的背离。此种"背离"源于知识分子过于庞大的人道情怀、固执的城乡对立观及对社会新阶层的成见。 相似文献
1000.
操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新闻报道的空间建构是新闻报道有效叙事之重点环节,聚焦于现场的报道,是一种立足于深刻认知新闻现场和现场新闻之内在关联的选择性重构,现场既代表新闻报道的语境与情境还原,同时也是实现传受双方互动理解的一种审美超越。现场的报道空间建构不仅体现出新闻报道的时效要求对叙事策略选择的必然,更通过叙事设计的结构化、进入化策略来实践传受双方知觉场的共建,尤其在当代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空间叙事策略将伴随社会空间的心灵感知而不断创新发展。重视并有效发掘、应用那些能够激发受众感知的想象力的空间要素,才是新闻报道未来创新的方向,空间的重构也绝非是媒介技术提供的拟态逼真,而是构建合乎受众认知需求与审美体验的空间实践,是叙事的社会参与,也是其心灵对话空间的共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