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82篇
民族学   26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279篇
理论方法论   81篇
综合类   1804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具有双重视角。唯物史观所谓的"生产力标准",是立足于工业文明的视角,在不考虑"生产的自然条件"前提下而得出的价值观;因此,它尽管赋有"决定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地位,毕竟只能在普遍性的意义上存在。而在对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研究中,马克思立足于后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视角,创立了"生产的自然条件"范畴,并据此界定了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意义:生产力能否实现与"生产的自然条件"之良性结合。这就为人类从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转型为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指明了路向。  相似文献   
122.
重大自然灾害在合同法上被界定为不可抗力,作为法定的免责事由而免除当事人合同不履行的法律责任。但司法实践中却可能存在诸多的因素导致合同不履行,重大自然灾害可能不是唯一的合同不履行的原因,故在重大自然灾害背景下探讨重大自然灾害与合同不履行之间的原因力关系,对司法实践中处理与重大自然灾害有关的合同纠纷案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3.
This qualitative study explored lived experiences and behavioral changes among 15 adolescent victims of natural disasters utilizing the behaviorism perspective. Volunteer adolescent victims participated in a semi-standardized open-end interview, and data were coded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theme, and content analysis. Results identified that participants' most prevalent themes for behavioral changes were isolation, social withdrawal, increased argument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avoid relationships, and over-protectiveness. Prevalent themes for lived experiences were moving to a new home, changing schools, and mother or father lost job. The majority of the participants reported hurricanes as their natural disaster experience. In conclusion, adolescent victims reported multiple behavioral changes that were a result of a natural disaster such as hurricanes. Likewise, these victims reported facing many lived experiences after a natural disaster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124.
钟道宇的端砚系列小说语言非常简朴、清新。使用古汉语的表达方式而显得蕴藉典雅;运用各类修辞手法及吸收端州地方语言的质朴与灵活,增强了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5.
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竞争日益激烈.领导者们既要正视竞争,更应珍惜竞争的机会.只要对自己的管理才能进行大胆挖掘,全方位修构,便能抓住竞争的机遇,找到自我与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6.
老子认为得道即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的属性.庄子对老子的拓展在于他提出了"逍遥游"境界论和"处中"之道.玄学家师法老庄.王弼的人生以老子的自然无为为标的.嵇康除仿效老子的"自然"外,还景慕庄子的玄远境界.阮籍服膺庄子的逍遥游,同时也勉力"处中".郭象修正了老子的自然无为观,同时也弥合了在庄子、阮籍那儿"逍遥"和"处中"的上下悬隔,他是即"处中"即"逍遥".  相似文献   
127.
感情是人对其特殊的生命状态或特殊的生命运动过程的自我感知,而这种特殊的生命运动过程就是一部"天然乐章"--以特定的意念思绪及特殊的生理运动过程为旋律,以特殊的、非同凡常的生理节律为节奏.而音乐,只不过是对于这种"天然乐章"的表现或模仿而已.  相似文献   
128.
城市单位职工位置能力与获取住房利益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城市现阶段单位职工获取住房利益的大小依赖于职工自身具备的位置能力高低.在影响职工位置能力的因素中,职工所在的"单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职工的职务、政治面貌、收入和职业也对住房利益获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9.
有关事实的命题是回答"是"与"不是";有关价值的命题是回答"应当"与"不应当".从分析法学的视角看,把事实与价值区分开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法学的发展史证明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批判自然法学的理论出发点;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是法学作为一门科学得以独立存在的依据;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是法律应该得到遵守和法律改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0.
天人之学是古代哲学的基础理论,儒、道、阴阳各家对天人关系都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哲理性探讨。《淮南子》则综合了各家思想,以天人合一为纲,强调以人应天,以人合道,因顺自然。在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指出政治也要合于天道,顺应自然,从而构建出一种管理社会生产生活的政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