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4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95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5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382篇
理论方法论   127篇
综合类   2159篇
社会学   34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challenge the public relations practitioner to find ways to inform key constituents. The new technology has given rise to the “new journalism” that includes a declining traditional media and exploding internet media filled with websites and bloggers. The question posed by this research asks: Does the public relations practitioner inherit the same protection offered by “qualified privilege” that is most often associa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ress” or “reporter?” The research lays a foundation with an examination of defamation and the defense of qualified privilege. The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if information gathered by the public relations practitioner meets the “intent” and “content” tests, the information qualifies as news. Passing the “news” test, the defense of “qualified privilege” also attaches to the public relations practitioner.  相似文献   
12.
被遮蔽的"文革"叙事--从《玫瑰门》评论小史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门>是铁凝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部以"文革"为背景的重要作品,但从<玫瑰门>的评论小史可以看到,80年代后半期以来,评论界对"文革"主题的忽略与遮蔽是普遍的.其中对抽象人性的偏爱,导致评论界对铁凝等一些小说家揭开"文革"政治对人性阴暗面的催生和放大,与人性固有之丑陋的合谋真相这一努力,大多视而不见.这一情形与8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当代文学观密不可分,也与"瞻前"而非"顾后"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以马原和余华为代表的先锋叙事大大推进了中国小说叙事的现代化进程.但是这种"推进"实际上具有的仅仅是"移植"的价值,真正的中国小说的叙事革命并未到来,因为这种"革命"的本质乃是创新.而由于中国现今特殊的国情,这种创新已经无法从西方现代小说的移植中培养,所以,"中国本土化叙事革命"也就成了我们热切的前景期待.  相似文献   
14.
巴金自称是受外国文学影响最多的作家之一,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创作在无形中的影响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巴金的小说尤其是在长篇小说《家.春.秋》创作中就处处可见"尚三"传统的影响,形成了几种独特的创作现象:三事话语,三复情节,三变情节,三极建构,三而后成,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巴金能够成为文学大师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受到《圣经》文本的濡染,构成了小说创作的罪孽与忏悔、堕落与拯救、受难与皈依等叙事模式。他们在创作中,努力摆脱中国古典小说的伦理教诲传统模式,注重人的外部世界的观照与英雄叙事的传统模式;将对人的处境与出路的思考置予重要的位置,注重于人的内在心灵的袒露与展示、平民百姓人生的关注与描写,使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6.
关于隐性采访与新闻侵权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性采访不仅能真实地采访到用公开方式难以获得的新闻素材 ,将社会丑恶现象曝光 ,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知悉社会真实情况的需要 ,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然而随着隐性采访的增加 ,新闻纠纷与新闻诉讼也随之增多 ,有的记者或因运用不当、或因滥用隐性采访而被告上法庭 ,甚至被判决赔偿精神损害。因此 ,正确认识隐性采访 ,对其进行法理分析 ,把握好隐性采访的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广告英语和新闻英语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语言形式,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集中体现在句法结构、词汇运用、修辞手法、文体和语体等诸方面,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广告英语和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名利场》作为英国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 ,一直以来为世人所关注。本文从现代叙述学的角度 ,从“关于叙述者” ,“关于叙述者与读者” ,“关于叙述者的议论”三方面分析了作者于《名利场》中所运用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言语现象,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中它们才成为委婉语。委婉语不仅指委婉词语,它更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交际方式:随着言语社团成员特征的变化(如立场,阶层、职业)形成相应的语言使用特点,涵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将委婉语置于其产生和使用的众多社会环境之一的新闻报道中,探讨委婉语的语言变异现象与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政治立场和言语目的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揭示新闻语中委婉语的盛会根基。  相似文献   
20.
Notwithstanding the rise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other tendencieswithin social work scholarship are also discernible. One ofthese is the study of the everyday, routine accomplishment ofpractice, drawing on microsociological methods and techniques.In this article, I apply techniques drawn from narrative anddiscourse analysis to the study of reflective practice accounts,which hold an important place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particular,it is relevant to examine the form that reflective accountstake and the rhetorical and narrative devices deployed withinthem to accomplish a competent professional identity. My argumentis not that such accounts of practice are untruthful, ratherI propose that we would do well to move beyond taking texts(and talk) for granted and treating language as merely the mediumfor expressing inner thoughts and feelings. Social work shouldtake seriously the need to explore its modes of representationand to cultivate a more self-conscious approach to the way professionaland client identities are produced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