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06篇
  免费   2398篇
  国内免费   863篇
管理学   2915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948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764篇
丛书文集   9143篇
理论方法论   2868篇
综合类   52653篇
社会学   3616篇
统计学   2334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414篇
  2022年   558篇
  2021年   737篇
  2020年   940篇
  2019年   937篇
  2018年   878篇
  2017年   1071篇
  2016年   1204篇
  2015年   1517篇
  2014年   3686篇
  2013年   4547篇
  2012年   4612篇
  2011年   5259篇
  2010年   4266篇
  2009年   4346篇
  2008年   4534篇
  2007年   5515篇
  2006年   5463篇
  2005年   4883篇
  2004年   4534篇
  2003年   4473篇
  2002年   3707篇
  2001年   3088篇
  2000年   1681篇
  1999年   529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991.
宋代士大夫坚持"示人主以轨范"的《尚书》观,推崇《尚书》的皇帝教育意义,并针对时弊援引、阐释《尚书》,提出皇帝治国理政必须秉持的原则和应当采取的措施,以经典和圣人的名义规范时君的行为.有些皇帝也认同"轨范"之说,或自觉而勤勉地听讲、阅读《尚书》,或借助《尚书》昭示效法圣王的决心.此外,《尚书》在宋代还被视作为臣的楷模.皇帝通过御赐、引释《尚书》等方式勉励大臣效法上古贤臣,积极劝谏、辅佐君主.皇帝和士大夫不断回溯《尚书》中唐虞三代的政治场景,由文本给予的共同回忆努力构建共同的价值,增进彼此认同,并支撑自身的合法性,共享经典文本的权威.  相似文献   
992.
传播马克思主义是高校光荣历史传统和重要时代使命。高校具有马克思主义社区传播的独特时空、主体及资源优势,基层社区是高校传播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师生深入“社会大课堂”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重要场域。本案例HN大学青年理论社团精准对接基层社区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实践的创新经验是校地同构的街道“一体两翼多元四联”传播共同体,共辟全域协同传播阵地,共享立体多维传播资源。案例的启示是要提升高校对基层社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力和影响力,树立传播责任意识是前提,建设传播服务团队是根本,完善传播激励机制是关键,提供精准长效传播服务是方向。  相似文献   
993.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铺开为红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契机,而红色资源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基层治理、培育文明乡风、加强生态保护、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多维价值也日渐凸显。湖南省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摇篮和红色文化的发源地,有着富集的红色物质资源、深厚的红色精神内涵和优良的红色革命传统,在充分发掘红色资源的多维价值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需要在聚焦现实需求、采取有力措施、多层面精准发力的基础上,推动红色资源在“保护好”“管理好”的过程中顺利实现“利用好”的目标,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红色资源保育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双促,从而加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94.
网络文艺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艺术样态,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同时又是与现实世界互为对照、互为表述的镜像世界,仍然具有一种真实的力量。但在真实的艺术表达中,网络文艺创作者过度追求“陌生化”与“异质感”,沉迷于“幻象”与“超真实”的审美体验,符号能指与意义所指不断变化、纠缠与冲撞,导致网络文艺世界逐渐成为一种超级数字场景下符号丛生的伪现实景观,在真实与虚拟的博弈下,现实沦为“表演”,主体也在现实“表演”中走向“他者”。本文以符号学为视角,分析这种文化现象的内在机理并阐释其形式创新与意义生产,从网络文艺的虚拟性“真实”和表演性“真实”着手,论述了网络文艺是一种“虚实”统一的且以能指优势为主导的符号世界。  相似文献   
995.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其中,"法治"作为"三治融合"的中坚力量,在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自治"与"德治"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乡村法治体系在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均存在客观局限性,使得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法治"薄弱化、虚置化、边缘化的困境。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法律体系,提高乡村治理主体法治能力,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的衔接作用,实现"三治融合"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96.
基于551份猕猴桃种植户调研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猕猴桃种植户分成发展型、规模种植型、劳动力富裕型三类,实证检验种植户类型对有机肥施用、新品种采纳、猕猴桃网络销售三个价值链技术活动选择的异质偏向性,分析农机补贴、产业组织检测、技术培训三个组织支持变量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发展型对于三个价值链技术活动及其联合采纳的选择偏向性高于其他类型,劳动力富裕型种植户对价值链技术活动的选择偏向性低于其他两个类型种植户。三个组织支持变量对同一类型种植户参与不同价值链技术活动以及不同类型种植户参与同一价值链技术活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针对不同类型价值链技术活动参与特征以及组织支持调节作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秦汉铜器的一体化可划分为秦至汉初、西汉中期至晚期前段、西汉晚期后段至东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打破了先秦族群铜器文化独立发展的格局,与秦汉帝国的统一和建立有关。第二阶段主要为铜礼器的一体化,与汉武帝的铜政即工官专控有关。第三阶段主要为实用器具的一体化,与铜器制作的放开、私家作坊的涌现所导致的产品商业化有关。不同阶段的铜器一体化程度不同:秦至汉初处于雏形阶段,西汉中期至晚期前段进程加速,西汉晚期后段至东汉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98.
传统工艺美术IP资源开发是激活文旅产业的密钥,亦是推动非遗文化由资源变资产、遗产变财产的产业化发展重要途径。文旅融合背景下海派传统工艺美术IP资源开发可以从产业融合、交流融合、服务融合、空间融合四个维度进行:一是继续开发开放海派传统工艺美术IP资源,协同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用好用活“节、赛、会”资源,加快推进长三角“非遗+旅游”交流融合。三是积极推动数字新基建建设,构建海派非遗文旅融合生态服务体系。四是坚持功能提升,增加城乡区域文化辐射力,推动海派非遗文旅空间融合。  相似文献   
999.
尽管具有一定保障性,但宅基地制度的首要目标在于经济管理,其表面上强调“户有所居”,实际是“户有定居”。宅基地上使用权所承载的管理性与农民自费建造农房所有权的私权性,存在内在的矛盾,不应适用房地一体规则,因为后者遵循着传统民法应对市场交易的基本逻辑。自然资源部所发布的文件明确了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由城镇居民继承,内核乃是基于房地一体,以房屋所有权的可继承带动宅基地使用权的可继承,颇为冒进。宅基地上所有权与房屋使用权应当分离,这将为宅基地的流转与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契机:农房的自由流转加上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保有,将最大限度地在现有阶段实现市场与制度的有机契合;对于取得农房的所有权人,在房地分离之下,可以借助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定租赁来设计合理的权利结构。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高校教师薪酬在计划经济时期以平均分配为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时期以效率为价值取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知识经济时期,鼓励知识创新和兑现知识价值成为新的取向。我国高校现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虽然将教师的实际贡献与薪酬分配联系了起来,但也存在薪酬结构缺陷、薪酬测量失真、薪酬激励偏移和薪酬调整滞后等问题。与岗位绩效工资相比,按“知”分配的3P-M薪酬模型改进了人力资本薪酬(P1),以补偿教师人力资本的前期投入、当期追加和后期增值;调整了岗位薪酬(P2),通过强化保障性薪酬以轧平薪酬曲线斜率;优化了绩效薪酬(P3),以解决教师多任务“委托—代理”的契约设计问题;新增了市场薪酬(M),以补偿因内部薪酬总量不足给教师带来的潜在损失。其中,3P重在盘活存量,M重在扩充增量,两者共同构成了3+X薪酬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