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1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1203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中国当代文学阅读层面上的价值认同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新的写作群体、写作方式不断涌现,使固有的理论批评体系遭到撞击、被撕裂,从而导致理论批评不时出现失语现象。随着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非主流文学在阅读与消费环节中的影响日益增强,这就使得上述问题转化成了新的矛盾——互相不能包容的阅读隔膜。十多年来,网络上产生了海量的小说文本,逐渐形成了二十多种类型;本文兼顾时间跨度和创作类型,遴选了十年中不同类型的十部佳作,并针对它们区别于纸质媒体的艺术审美和创作特点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32.
梁振华的长篇历史小说《新青年》展现了作家浓厚的反思意识和对历史小说真实性书写的探索,作家用充满生活逻辑和现实指向的方式来叙说中国近现代史,为人们重新认识1907至1927年间的中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平台。  相似文献   
33.
布罗代尔认为,理想的历史应该是多声部的。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的出现使基于文献书写的历史的单声部特征显露无遗。口述史不再是现代社会“沉默的大多数”发出的声音。以口头陈述为基础的口述史的叙事和以文献为基础的历史的书写都同样是有关历史事实的观念的反映。各具独立旋律的叙事与书写理应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而形成复调历史。这种复调历史并非杜赞奇基于话语分析方法,以解构民族国家单线叙事为目的的复线历史。口述史与历史二者之间互补互益的差异使反思性知识与批判性知识可以对过去的历史进行检讨并对历史事实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借鉴历史研究方法及滥觞于研究无文字民族的民族志方法是解决口述史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4.
论《秧歌》     
张爱玲的《秧歌》1953年写于香港。半个多世纪以来,评论界褒贬不一,针锋相对,成了张爱玲研究中的一大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只有从《秧歌》出版的社会背景与作家当时的"竞技"状态来考察:首先,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重返香港,投入美国驻港新闻处,《秧歌》正是她写的第一个长篇——一个有着明显"绿背"(即美元)色彩的长篇。其次,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生活是困苦的,但并非像《秧歌》所写的在"饥饿"的火山口上,显然,《秧歌》是作了歪曲反映。其三,《秧歌》有一段与内容天关的"妙论",此"妙论"出现在其前夫胡兰成于1958年在日本写的《今生今世》一书中。从时序上说,似乎胡兰成抄袭了《秧歌》,实则是《秧歌》保留的胡兰成的汉奸阴影。  相似文献   
35.
小说的影像阐释是当代影视剧生产的重要源泉,在视觉文化主导的今天,小说的影像阐释不仅使小说进入文字阅读和视听感知结合的“共读”时代,而且为影像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小说的影像阐释已经对当代作家的小说书写、小说生成方式及小说传播形态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郑证因作于1941年的武侠小说《鹰爪王》,以宏大篇幅叙述单线故事,以"恩仇结"与"群英会"为纵、横结构线索,将情节叙事和文化叙事交织起来,形成了繁复与简约的良好结合,开拓了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叙事模式的新境界,对古龙、张艺谋等都有影响.这种风格,与麦尔维尔的《白鲸》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可以为当下小说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7.
历史作为武侠小说中的一种元素,从武侠小说的发展历程来看,并不是它必须具备的.历史元素在武侠小说中往往以历史细节的形式存在,而这个细节的真伪是无关紧要的.但历史在武侠小说中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即历史观,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关.  相似文献   
38.
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文化的蓬勃兴起和媒介权力的空前膨胀,传统意义上的当代文学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而影视文化的强势崛起是造成文学影响力削弱的重要因素。本论文通过对铁凝作品的影视改编过程的解读和阐释,具体的剖析影视与文学之间从共荣、疏离、蚕食、反抗的深切关联,直接关涉到我们对影视时代文学尴尬的生存方式的感知和变迁时代的文化症候。  相似文献   
39.
从审美到审丑:莫言小说的美学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是80年代大陆新潮文化中极具个性特征的作家,近年来他的小说创作却呈现了从审美到审丑的美学走向。莫言小说的丑多为非审美意义上的丑,其文本丑的多种反常形态是对业已形成的东方传统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的一种无情打磨,造成这种样态的主要原因是主体的文化缺席和审丑的心理失控。  相似文献   
40.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企图在更为广阔和统一的思想语境里对话性地诠释巴赫金思想的精髓。多样性的巴赫金思想并非散沙一盘,对话理论及其人文精神是它的精髓。巴赫金终生徜徉在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和诗学各人文学科领域,而其中心工作就是建构自身的对话理论,他以之贯串于所有的人文学科各领域的研究中,而人文精神是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体现出的核心精神,对话理论在其根底上是关于人的理论,是巴赫金终生为人而斗争的理论结晶,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它以人为对象,关心人的主体建构,关心人的存在和命运,关心人的平等和自由。就诗学来说,巴赫金的杰出之处在于,在20世纪“语言论转向”的文化语境里,他既能以复调小说理论这种对话理论的变体来阐释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艺术形式,又能在这种形式的阐释里以自己的人文精神深刻地理解这种艺术形式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