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53篇
社会学   1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随着21世纪全球化推进与后现代语境中“世界文学史重构”潮流出现,我国文学界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民族文学形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断流,以及在后现代语境中世界文学史上的缺位,提出了复兴传统民族文学形式的理性诉求。当代小说《青雪盟誓》不仅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学形式复兴,也为反对文化殖民主义和语言霸权主义的东方或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批评家们提供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文本范例。  相似文献   
112.
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学业评价价值导向,通过后现代视角从评价内容、方法和主体三个方面对学生学业评价展开分析。以建构主义范式和响应式聚焦来理解评价,以利益相关者的主张、焦虑和争议为焦点,以协商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形式,通过学业评价的准备、实施、分析和反馈四个阶段的循环模式,不断评价、反馈与修正,从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3.
西方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全新知识观的彰显必然会带来教育场域的思维转换。探讨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对知识观转型的影响,教育场域知识的获得转向关注学生的生存发展,知识的意义建构和生命体验的视域融合,教育场域的多元性、非确定性和异质多样,从而解读后现代知识转型对教育场域变革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4.
由心理学理论到理论心理学的转变,既是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也是学科不断完善的标志。理论心理学的兴起不仅表明了心理学理论更迭时代的结束,更预示着学科统一的到来。要想科学地建构理论心理学体系,务必做到:(1)实体理论与元理论的有机结合;(2)培养高素质的理论心理学家;(3)整合“后现代”思潮。我们所倡导的理论心理学是元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5.
20世纪中叶,时空体验的不同构成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严格的界限。"现代性=时间,后现代=空间",几乎成为后现代思想家的共识。对于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哈维并不像后现代主义者那样片面重视空间而忽视时间的意义,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内,提出了时空压缩,充分揭示了时间和空间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变迁中的辩证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6.
在文明全球化的今天,异质文化间的交流越来越重要.为了研究中西文化良性互动中中国西部诗歌的发展受因与流向,主要以后先锋诗歌作影响研究的个案,主张交流、选优、提升、变异和融创的方针,详细分析了中国西部诗歌中的后现代性.发现杰姆逊(Jameson)来中国讲学和金斯伯格(Ginsberg)访华带来的后现代主义使西风东来成为时代潮流,对民间写作诗群是一个提升、壮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7.
大众文化作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主导,它的本质特征是由高雅走向世俗,趋向商品化,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并使得文化问题成为政治问题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主要有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和科技的非理性应用,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坚持了生产方式批判、生活方式批判和科技批判3个维度的统一,回应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质疑。  相似文献   
118.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借鉴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反思和批判,承认"差异性",提倡多元化思维,推崇平等对话,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调整、工作定位、创新工作理念、探索工作方法、重构师生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9.
后现代文化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的诸多特征对于文学作者的影响是巨大的。“作者是什么”、“谁是作者”成为应当正视和关注的话题。在商品社会条件下成为艺术品复制者,在人类精神的夜半作为“拾垃圾者”,在语言游戏中的作者之死,大众文化时代的平庸写作,沦为语言狂欢和文化市场的同谋等等,应该说是比较准确地描述出了后现代作者的形象。文学的状况与作者的境况是密切相连的,后现代文化中的作家境况其实也是人类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20.
人工智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也存在谜一般的难题和挑战。文章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反思,在分析人工智能两条发展路线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案例,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对后人类和后人类时代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