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90篇
社会学   2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苏珊.桑塔格的《恩主》具有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某些特征。小说的叙述特点有不确定性和片断化,并与内在性相联系。小说的情节由无数的梦境和幻想展开,充满荒诞色彩。  相似文献   
182.
迄今为止,西方学术界在将"自我"作为一种知识结构或体验活动加以描绘方面依然遗留下大量工作有待开展。我们对自己而言是"陌生人",生活世界中存在诸多与自我有关的"谜"。因此,对自我的跨学科探索已成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焦点话题。基于叙事心理学实践与方法论立场,系统考察自我这一概念在当代的历史演变,可以将这一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现代主义催生的"空虚自我"、后现代主义孕育的"饱和自我"以及叙事心理学萌发的"可能自我"。在此进程中,自我最终走向一种摒弃理性中心主义话语,超越社会性饱和的无限可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3.
在现代性极度膨胀的现代社会,人类必须试图重建一种健康、合理的乌托邦观念,选择超越当下现实的另一种可能性,以此来冲淡人们对现代性价值的固执性迷恋.后现代主义放弃了重建理想社会的可能性,将现代性的虚无主义推向极端,因而,它没有可能构想某个与当下现实完全不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4.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汉语交际用语出现变异。现代汉语颠覆权威词典中规定的语义、既定的语法规则,体现出后现代的"去中心"、"非理性"以及"多元化"等特征;另外,现代汉语还通过拼贴和戏仿等后现代手段解构了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极强的游戏性和无厘头。具有后现代特征的现代汉语不会影响交际效果,应对其持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5.
岭南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有天然的接近性。新时期有代表性的岭南都市作家的创作体现了其对后现代主义的呼应:大众化的叙事策略,对主流、中心的疏离及对城市欲望的认可,低调而执著的反叛和颠覆意识,等等。岭南文化背景与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特质相遇并融合形成了新时期岭南都市文学的独特个性,岭南都市文学的后现代色彩已经成为必然和习惯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6.
从研究法国设计大师菲利浦.斯塔克的设计风格和构思创意手段入手,剖析其设计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以中国设计师的视角去观察这个法国设计师如何突破现代主义思维方式,进而营造崭新的设计意境。  相似文献   
187.
当今时代是一个与斗争性的"现代"完全不同的时代,这是一个追求生态和谐与社会活力的时代,亦即"后现代"。要真正解决目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一种健康的模式走向生态文明与活力社会,我们需要使科技像仆人一样为人类和整个地球的利益服务。为此,我们必须恰当地对待和使用宗教的精神力量,让宗教提供古老的智慧来恢复过于重视科技而被破坏的传统的平衡。宗教和怀特海的"上帝"概念提供了一种普遍的爱,促进了所有人与所有生物之间的和谐。这样的概念会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而充满活力,让部分为整体做出贡献,让整体帮助所有的部分更好地生存,从而构成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整个图景。  相似文献   
188.
探讨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创造观与人本主义创造观的内在联系,两者都认为创造是人的本性,人人都具有创造性,这取决于两者具有反对机械论、原子论的哲学基础,但在创造的动力学理解上,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学者以"奉献动机"确立了 "以自然为本"的生态主义原则,从而与"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分道扬镳.讨论了后现代主义是从自然的整体、有机的创造性来理解人的创造性,这种创造观不是局限于人对社会的索取与奉献,而是将其扩展到从自然的接受与向自然奉献的统一,在生态学的基础上规范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9.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华 《北方论丛》2004,(6):107-110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转向主要是指以鲍德里亚、杰姆逊等后现代理论家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相较于早期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来说,在内容和价值评价上都体现了一种后现代的转向.虽然后现代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重新关注人在后现代社会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关注人在接受后现代传媒时所具有的主体抵抗意识,显示了现今文化研究的建设性意义.但由于后现代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自身存在的理论局限性,显示了日渐式微的理论批判性.  相似文献   
190.
现代性语境中的司法制度预定法律文本具有确定性内容,崇尚司法形式主义,法律推理成为法官适用法律和作出判决的基本方法,司法具有权威性地位,对司法程序规则的恪守构成司法合法性基础。后现代主义消解了法律文本的确定性意义,解构了判决标准和方法,颠覆了司法权威,并对司法程序的正义性进行了非难,引发了一场现代司法危机。本文认为,应重视后现代法学诘难现代司法制度所提出的问题,关注司法后现代趋向,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应为现代司法制度的完善和重构进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