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37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交际过程中,动态的认知语境会使听话人不断调整自己的假设已获得最佳关联的信息,即宽式推论可随语境的动态变化而消失。本文将以行使评价言语行为的存在动词,评价性名词及形容词为例讨论某些特定的词汇是否构成听话人产生宽式推论的原由。  相似文献   
32.
语用学从语义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便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通过全面综述国外语用学的发展动态,对中国近30年来对国外语用学理论的引进、发展、运用及其研究状况作了总的述评,指出我国语用学在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3.
曲辰 《北方论丛》2001,(3):110-114
维持根斯坦(L.Wittgenstein)始终把语言作为哲学研究的唯一对象,坚持通过语言分析解决哲学问题。他后期的语言观直接导致了日常语言学派的产生。日常语言学派从人们的行为对语言的影响的角度研究语言,把语言看作是人闪的一种言语行为,在言语行为中寻求语言的意义。维氏后期的某些哲学思想成为当代一些新兴语言学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4.
现代符号学理论对中国语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它的引介、阐释和研究 ,使汉语语言研究领域形成了若干研究思想和流派。本文从语言本体研究及相关诸学科如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翻译学、文字学等方面对这种影响及其发展轨迹做了考察和论述。  相似文献   
35.
作为当代语义学的一种新范式,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于1972年由波兰语义学派创始人安娜·威尔兹彼卡提出.国内的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4-2014年,我国学者发表相关论文达五十余篇,出版专著两部,初步建构起一套独特的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研究体系.从NSM的本体研究、与其他语义学理论的比较、语义解释力、批判性评价、应用研究等五个方面回顾了20年来国内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研究的概况,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6.
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自我表扬的言语行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仍然喜欢通过自我表扬的言语行为来表现自己。本文旨在运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关联论、面子威胁论、会话分析以及顺应论等理论阐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我表扬言语行为,以进一步分析人们自我表扬的各种目的。  相似文献   
37.
尚晓明 《北方论丛》2002,(4):106-110
回顾20世纪展望21世纪语用学理论的建构、发展及其未来走向,令国内外语言学界所关注.探讨语用学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语用学流派及其研究方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语用推理机制,将展示语用学无限生命力及其跨学科的魅力.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特殊用途英语的特殊性,认为特殊用途英语是为特定行业服务的语言形式,它是特定语篇社会成员的语用惯例。特殊用途英语的语用惯例受职业文化及社会主要文化的影响,并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39.
反语的复现性--论认知语用学的反语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反语的复现性视角探讨了认知语用学的反语观,并将之与古典修辞语义学和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的反语观作了对比分析,指出视反语为对非说话人的思想的复现和二级释解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较有说服力地阐释了反语的本质特征和语用机制,弥补了传统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反语现的不足。  相似文献   
40.
汉语中的“博士”一词自战国时期产生起,其词义、用法不断变迁。现代我国沿用了欧美的学位制度,博士指学位的最高一级。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语用因素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影响,博士一词不断衍生出新的意义。从历史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博士一词从古至今在词义、用法上的演变及其动因和机制。象似性、社会文化、语言习得及交际双方的策略性互动成为博士词义演变的动因;类推、回溯推理、外借和语境义固化与消失是词义演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