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36篇
社会学   68篇
统计学   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随着信息社会中各种个人信息侵权案件的大量发生,传统民事法律将个人信息置于隐私权之下的保护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个人信息利益保护的要求。个人信息侵权符合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构成要件,因此,应将个人信息权确立为一种新的民事权利,而且应在遵循合法原则、告知原则、安全和完整原则和利益平衡原则基础上完善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建立包括辅助侵害责任和代理责任制度和信息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内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2.
隐私权法律保护问题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是一项正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并逐渐为各国法律明文加以保护的公民人身权。由于历史、文化、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各国在隐私权保护方面的立法进程、保护范围和司法力度上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起步较晚,加强研究、健全法制、强化宣传并努力唤醒公民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意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13.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审稿中 “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内容提出修改和完善建议,内容涉及完善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定义、个人信息“处理”的内涵、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自然人“更正权和删除权”的义务保障,以及个人信息(数据)法律关系的确认和个人信息“处理”的免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4.
慈善募捐会在信息披露、与慈善组织共享信息、与商业机构共享信息这三种情况下对捐赠人的隐私权造成侵害.这三种情况的法理基础与法律关系各不相同,其中信息披露牵涉捐赠人的隐私权、言论自由权与公众的知情权的冲突;与慈善组织共享信息,牵涉慈善组织经济利益与捐赠人隐私权的冲突;与商业机构共享信息,则涉及募捐方式的问题.目前,中国尚未有针对慈善募捐过程中捐赠者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则.该情况并不利于对捐赠人权益之保护,也不利于慈善行业之健康发展.因此,中国应尽快研究相关法律之创设,引入"明示/默示规则"等先进制度,并创设相关信息管理机关,以填补这一立法空白.同时,还应区分一次侵权与二次侵权,对于二次侵权,应引入二次侵权保护目录规则,并设立专门的隐私信息管理机关.  相似文献   
115.
“人肉搜索”的背后是隐私权与言论自由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冲突,对于二者的调和与平衡,应把握冲突的根源,而这一冲突的根源就在于隐私权文化的缺失以及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不周。因而,对于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的平衡,应侧重于健全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特别是应当弥补宪法保护的缺失。在不得不对网络言论进行规制的情况下,应当在保障人权的基础上考虑实际国情,并且对于言论管制的立法必须符合明确性原则,在最低程度范围内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16.
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目前主要从大数据的技术特征出发论证这种技术的优势,对技术应用的风险缺少全面细致的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技术存在3个方面的风险:过分看重数据分析容易忽视人的自由意志和被遗忘权,抑制人的成长可能性;以“过去决定未来”的思维方式进行预测容易导致预防式惩罚和个性化歧视;由于技术滥用和社会条件限制,现有的数据采集模式很容易侵犯人的隐私和其他权利。化解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风险,需要明确这种技术的理论基础以划定其应用界限,建立分类干预体系,区别对待意识形态安全、学生身心健康和多样化生活方式等问题,在保障个人权利的前提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7.
网络反腐是以互联网为信息交换媒介的一种新型反腐方式,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反腐重要阵地,对汇集民意参政议政、监督公权力运行、形成官民互动的良性监督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众网络反腐具备反腐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损害相关主体隐私权的负面影响,公众网络反腐与政府官员隐私权保护的协调应在基本原则上坚持比例原则、克减原则,限制政府官员的隐私权,在制度安排上健全政府官员的日常行为公开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和公民的知情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8.
警方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抓拍行人的面部特征,然后进行数据库比对的行为,是否侵犯公民享有的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隐私权呢?对此,美国学界有两种观点:侵犯隐私和不侵犯隐私。不侵犯隐私的主要理由是“公开场所无隐私”;侵犯隐私的主要理由是该技术捕获到了公民的面部详细信息,面部追踪技术锁定个人的位置信息,以及经过数据库比对后披露的更为详尽的个人信息。在我国,也有国家执法机关使用该技术进行监控的案例,以及企业为了安全而使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为了保护公民的隐私,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相关判例和学说,对以上使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19.
高校管理权与学生隐私权的冲突与调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管理权与学生隐私权的冲突从高校设立起就开始存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学生权利意识增强,近几年这两种权利的冲突趋于激烈.这种冲突的实质是利益的冲突.由于现阶段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不完善,这种冲突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存在.要调解这种冲突,一方面依赖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完善,另一方面高校行使管理权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0.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展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在赋能人类达致美好生活方面充满光明的前景,但是也潜藏不少可能抵消其赋能功效的风险。不同于早期人们偏重于对人工智能的乐观想象,近年来人工智能的风险话语逐渐显现并扩散乃至走向失序。类型化是解决人工智能风险话语失序问题的有效尝试。基于主体维度和时限维度可以将人工智能风险划分为四大类型:国家主体在短期时限内面临的失业风险、国家主体在长期时限内面临的消权风险、社会主体在短期时限内面临的隐私风险、社会主体在长期时限内面临的意义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