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2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2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18篇 |
理论方法论 | 27篇 |
综合类 | 640篇 |
社会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骆寒超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4):84-90
艾青的《诗论》是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一块丰碑。艾青《诗论》主要探索了四大问题:首论'诗美',认为这是同'真'、'善'统一在一起的、特定范畴的人性的美,是依附于人类关系中向上生活的外形;次论诗的形象思维,揭示了生活、想象、真实世界之间有机构成的规律;三论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立足于'诗是生活的牧歌',而诗的散文美则是对生活最真情的传达;四论诗人的素质修养,提倡诗人必须以提高人类崇高情操作为诗学追求的终极。 相似文献
102.
黄永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8(2):91-95
香港散文诗创作近年出现一个高潮,此前散文诗在香港受到相当的冷遇。散文诗创作主客观条件都相当充足的香港诗坛迟至90年代才有散文诗热的出现,与两岸三地的历史背景及文坛的互动不无关系。香港散文诗取得的成就与香港新诗创作取得的成就互为照应,未来的香港散文诗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类。 相似文献
103.
李诠林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5):19-25
梁向阳先生有着运用区域研究的方法来考察中国当代散文发展流变的学术自觉。其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从“区域”、“时代”、“人”这三个彼此交叉又能够各自独立存在的视角出发,以区域研究为方法论,以时代发展对散文的影响为经,以当代散文发展过程中“人”的遭遇为纬,描绘了一个三维立体的散文史构图,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散文史观,为中国当代散文研究构筑了一个“区域散文研究”方法论系统。 相似文献
104.
侯迎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5):88-92
朱自清散文历来被认为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学的温柔敦厚之美”,而对其散文的现代理性精神则很少关注。从文化与散文相结合的角度,可以看到朱自清散文具有四个方面的现代理性精神,即个性自由精神、民主科学精神、专业学理精神和批判重建精神。这四个方面表现了朱自清散文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具有的现代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05.
杜福磊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5):125-128
林非先生对我国现当代散文本体理论的研究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构了自己系统、完备的散文理论范畴体系,对新时期我国散文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和散文创作的繁荣,起到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郭红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45-48
香港殖民地的历史经历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地理位置,影响了香港文学的写作。殖民地的历史记忆与烙印、跨文化的经验形成了董桥散文的风格———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他用散文感悟香港的历史与文化,显示了一种融合中重建的香港风情。 相似文献
107.
高琦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3,22(2):14-18
晚明小品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一种完全独立的自由文体,汤显祖创作了大量的小品文,成为晚明小品创作高潮中的重要作家之一,为古代散文体的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小品文创作是在他的文学主张和艺术情趣的指导下进行的,崇尚灵感,顺应潮流,具有融理趣、情感、章法、语言为一体的特点,在晚明文坛上别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8.
范卫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66-70
《龙虫并雕斋琐语》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诗人王了一一组小品文的汇编,它真实地反映了四十年代大后方中国社会的世相人情和政治黑暗,被称为是“生活的实录”。在语言上具有浓郁的古典风格和朴拙美,既做到了文字雅驯,中西结合,又注重科学逻辑,字字推敲,形成了独具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09.
袁勇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4,(3):12-15
香港旅法女作家黎翠华的散文,在海外华文散文中独具一格。她善于描画,往往几笔传神。在她笔下,恣肆大气而又精细独到的敷陈刻画,正显示了作家对世间万物的深深有情。她以纤美的文采、细节的铺排为经,以细致的心理穿插为纬,在飘飘扬扬的微尘满天中画出浮世图像--喜怒哀乐、悲怨情仇、生老病死、人事代谢,并坚持自己的生命感受,真诚的加以展现。她要在大千世界中砌出自己的大观园,为记忆里的一场盛世捕捉稍纵即逝的声色光影。在她的笔下,或者说,在她的生命里,现实就是传奇,写实已是魔幻。 相似文献
110.
在唐宋古文理论中,文道观居于核心地位,对于道之含义的理解,一方面以儒家的圣人之道为基础,另一方面对儒、释、道各家的态度明显不同。两宋时,唐代文道观的基本思想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回归,使唐宋古文运动成为一个整体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但由于接受语境的变化,历经演进,原有的文道观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和转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