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探索的道路     
托尔斯泰在其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都在探求生命的意义。从安德烈、彼埃尔、列文和聂赫留朵夫,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由“生”的困惑到“生”的解惑的过程,以及他由寻求自己灵魂幸福到为别人活着的探索道路。托尔斯泰晚年的出走则是他在生活中最后完成了探索的道路。在托尔斯泰毕生的痛苦与困惑中,我们看见作为俄罗斯人独有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相似文献   
22.
    
“特质波动之谜”,即“高特质波动股票对应低后期收益”,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证实,但对此的质疑也大量存在。从截面和时间序列两个方面对特质波动定价效应及其经济解释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对特质波动定价的实证研究并无定论,且基于理性与非理性的解释各不相同:理性的解释认为“特质波动之谜”符合跨期资本资产定价理论(ICAPM),非理性的解释则将其归因于投资者行为偏差与误定价;而特质波动与预期收益正相关也被证实,并被认为与投资者所担负的特质风险得到补偿的理性解释相一致。  相似文献   
23.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的实践基础和历史背景有三,一是美国学者对苏联崛起的研究,二是对马歇尔复兴西欧计划的经验分析,三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反思。  相似文献   
24.
一部西方哲学史就是形而上学的发展史。尽管在哲学史上存在着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体系,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历史的考察发现传统形而上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基本特征显示出追求终极之真是形而上学的核心。但是,形而上学所具有的四个方面的理论困境却使其追求世界本真存在的目的不可能实现。如此,在求真背后涌动着的形而上的求善趣向,也就由于脱离现实生活基础,缺乏人性的真实而造成实践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25.
以经济活动的数学模型为基础,通过演绎,可以得到资源、资本和社会力三种经济方式。从对资源的劳动积累角度考察经济活动的资源转型,只有社会力经济方式才能实施转型,资源和资本两种经济方式与经济转型无关,这一结论暗示"李约瑟之谜"中论及的科技和经济等主要条件不构成经济转型的因素。在"李约瑟瓶颈"的情境中实施以生活质量正向改善为目标的经济转型,模型演绎的结论是:必须首先对社会力进行正向调整,而后进行负向调整。史实佐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6.
德育教师人格是德育有效性的基本保障,而当前德育教师面临着“人学”困境、现代性困境和伦理困境等诸多人格困境。深入剖析德育教师的人格困境及其与德育本身、现代性、现代教师伦理之间的张力与关联,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研究德育教师群体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7.
现象溢出是近来意识研究的一个争论热点。现象溢出命题的支持者认为,斯伯林类型的实验充分表明,现象意识的丰富内容溢出了取用意识的有限容量。反对者则认为,现象溢出命题不仅没有证据支持,而且还有严重的方法论问题。我将表明,斯伯林类型的实验并不能像反对者所认为的那样用"类错觉"或"碎片错觉"来解释。由于现象溢出命题所涉及的认知取用要比心理功能严格得多,所以不会导致溢出的现象意识无法加以经验研究的问题。更一般地,由于我们可以将现象意识在场或不在场的直接或间接证据以及包括NCC在内其他更多证据结合起来进行最佳解释推理,所以,现象溢出命题不存在方法论上的问题。我的结论是,就已有证据而言,现象溢出命题是符合最佳解释推理的合理主张。  相似文献   
28.
本论文拟在美国多元文化思潮崛起的背景下,以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奥吉·玛琪历险记》为例,讨论少数族裔小说的一个共同主题,即在一个异质文化环境里,少数族裔所面临的双重困惑—生存困惑与文化困惑。  相似文献   
29.
李雪 《学术交流》2005,(11):165-167
卡罗尔.希尔兹的小说《斯旺》采用了多视角叙事手法,小说中充满了迷。作者在探究激发读者的强大力量的同时,也探究了艺术本质的神秘。福科的作者功能理论在这部小说中有很好的体现。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为了达到各自不同的目的,在思索与困惑中对女诗人斯旺的生活与作品进行了一定的曲解与擅用。小说采用的讽刺手法对学术界的自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30.
从科学主体的人格角度,李约瑟难题指的是科学主体的依赖自然、听天由命和依赖皇权、唯诺圣人的“依附性人格”,该人格是由于中国古代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封闭的社会环境(包括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文化)所导致的,而这也正是导致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改变我国落后的科学技术现状,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就必须建立民主的社会制度和宽松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