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思维具有历史的特征.而理性思维只是人类思维的一个阶段.因此,理性思维及与之相对应的理性哲学都无法超越自身的历史局限.理性哲学缺失与当下生活的对应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理性极限.而理性的偏见与虚妄的悲剧价值预设正是这种极限的表现.打破理性极限的前提是将理性还原于历史中并具体列出突破理性哲学的叙述方案.  相似文献   
12.
法德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主要来源于欧洲的理性主义传统,其核心是唯理主义。唯理主义偏好意图伦理、信念伦理和价值理性。它相信人的理性能力的无限性,但一直秉持怀疑主义的原则;它喜欢革命与变革,坚决反对传统,主张革除习俗与惯例,但它又喜欢对社会与人的改造,相信人性的无限可完善性。它所秉持的这些观念极易将其价值当作现实去推行,从而导致恶果,因此需要对之进行限定、划界,方能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晓平  罗伟玲 《学术界》2012,(1):88-100,284
本文着重讨论了四种道德学派即:以休谟和斯密为代表的道德感派、以儒家为代表的良知派、以边沁和密尔为代表的最大幸福派和以康德为代表的自由意志派。并从两个方面对道德进行划分:从动机上把道德分为理性的和情感的,从层次上把道德分为功利的和道义的;进而将道德哲学的四大分野即情感主义、理性主义、功利论和道义论纳入一个统一的层次结构。与此同时,对儒家伦理和西方伦理做了较为深入的比较,揭示出二者之间的不同发展路径和互补格局。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方哲学在发展中呈现出共同的价值旨趣———对作为现代性内核的理性的省察和批判。现代西方哲学在理性批判中表现出一定的理论困境:语言学维度的澄明和遮蔽;知识论立场的消解与固守;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尖锐对立。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的理性批判及其问题,可以为当代中国哲学的理性反思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自然法学是以人的理性主义为其逻辑起点,以个人主义为其基本价值观念,采用激进主义的态度反对无知、迷信和偏见,对封建主义进行猛烈攻击,并以社会原则和分权主义为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依据,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但古典自然法学家们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法学家,古典自然法学的许多基础命题也都是建立在虚幻的假设和演绎推理的基础上,而且古典自然法学家所依赖的理论基础是抽象的人性论,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F .V .哈耶克认为 ,人类进步是自生自发的过程。试图通过计划安排人类生活的做法不仅会压抑个人自由和阻碍社会进步 ,而且还会导向暴政。所以国家正当行为只应是防阻他者对自由的强制。哈耶克的社会国家理论除了在认识论方面内藏悖论外 ,还未能指出自由或权利关系往往同构于当下制度结构。他对国家干预和分配正义的反感 ,表明他实际上认同于完全的自由市场构造。  相似文献   
17.
本体论是西方历史和文化问题性的根源,是西方理性主义独特性的命脉所系。本体论通过系词"是"的哲学化而构成,形成了集逻辑性、概念性和原理性于一身的存在构成维度,其实质是通过思想来把握存在,本体论也因此错失了真正的存在。不仅如此,由于它用思想来代替存在,从而造成了对存在的遮蔽。现代哲学对本体论批判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哲学摆脱本体论所造成的困境,进而使哲学回到真正的生活自身。由此,本体论批判形成了一种走向新的哲学立场———实践哲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文化心理架构的差异导致各自文学中感伤主义的不同表现: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感伤是群体意绪,西 方感伤则缘于个体幽思;在感伤与自然关系上,表现为"因感而伤"与"因伤而感";在对待感伤的态度上,中国多 肯定而西方偏向于否定。中国文学的感伤主义属于古典范畴,而西方感伤主义流派是现代思潮的先行。  相似文献   
19.
时下,宪政民主再次成为学界热议的焦点。民主从本意上讲就是人民的统治,宪政的本质是对权力进行限制,两者并非天然地结合在一起。英国通过对中世纪传承下来的宪政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使之与人民主权论相结合,实现了宪政和民主的联结,也构建了有秩序的现代政治文明;而中国近世,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移植西方政治制度时无视英美宪政民主,推崇法国模式和纯粹的民主政治,结果将社会转型引向歧途。因此,在社会转型的今天,要警惕理性主义,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宪政和民主的联结是英国"自发演进"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在无"文化亲缘性"的国度进行制度移植具有失败的必然性,我们应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从中发展出与宪政民主功能相同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李幼蒸 《文史哲》2007,(3):43-60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最为卓越的古代史研究中,顾颉刚先生的“典籍科学考据学”成就尤为突出。顾先生在史学研究中始终一贯地坚持一种彻底的理性主义态度,而他的史学实践的方式和目标,更奠定了此后中国古史学与世界主流历史理论进行深入沟通的基础,并与今日体现在历史符号学领域内的诸多要求颇多契合。历史符号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原始文本进行意义和功能的分解与组合,其重要分支之一正是史学材料学的分析研究,顾颉刚先生毕生的事业可以说都属于这一方向。在此基础上,中国古史学还将进一步积极参与到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建事业当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