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53篇 |
免费 | 385篇 |
国内免费 | 14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1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292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241篇 |
丛书文集 | 1574篇 |
理论方法论 | 730篇 |
综合类 | 7717篇 |
社会学 | 527篇 |
统计学 | 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119篇 |
2021年 | 154篇 |
2020年 | 147篇 |
2019年 | 131篇 |
2018年 | 120篇 |
2017年 | 145篇 |
2016年 | 146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616篇 |
2013年 | 581篇 |
2012年 | 693篇 |
2011年 | 866篇 |
2010年 | 712篇 |
2009年 | 622篇 |
2008年 | 671篇 |
2007年 | 765篇 |
2006年 | 763篇 |
2005年 | 785篇 |
2004年 | 777篇 |
2003年 | 701篇 |
2002年 | 587篇 |
2001年 | 482篇 |
2000年 | 267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论中国与印度贸易的前景与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久以来,中国和印度贸易量在较低水平上徘徊。但是从规模经济看,中印间存在发展双边贸易的巨大潜力。中国与印度应该努力扩大贸易,这有利于两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2.
丁燕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10):52-54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化也正在冲破国家的文化壁垒。全球化强化了民族文化的民族性,有助于一种开放的文化观的形成,促进了西方现代性文化的传播。同时强势文化的冲击也影响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其分化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应主动融入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加强文化安全意识,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73.
杨义从东亚学的角度阐发了战争的历史记忆,认为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历史记忆,就是从文学与战争的关系中,正视和剖析那场沉重的东亚地图的撕裂和反撕裂的战争,及其至今尚未得到平复的严重的后遗症,从中寻求人类的正义感、责任感民族以及民族和国家之间正常、健康、和好、互惠发展的历史可能性。严家炎探讨了抗战时期启蒙与救亡的关系,认为在抗日战争这个"救亡"的高潮时期,文学中的"启蒙"仍与"抗日"结伴而行,并没有停止。"启蒙"任务后来被取消,真正的原因在革命队伍内部,是封建思想侵袭革命队伍的结果。王富仁一方面分析了战争记忆与战争文学之间的区别,认为战争文学应当是作家从战争记忆中做出的一种人性的反思;另一方面分析了中外战争文学的差异,认为理想的战争文学应当充盈可贵的人类意识和人性意识。黄修己对战争文学做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我们在政治层面上歌颂正义战争的同时,还应该从人性层面上批判战争。战争文学最主要的不是战争中的宣传鼓动作用,而是通过影响人的感情来提升人性。吴福辉提出了"大抗战文学"的概念,并深入分析了五种类型的"战争体验"小说,认为这些作品将战时特殊的体验延伸到对民族性的自省,凝结为战争文学的最好的结晶。刘增杰深入论述了抗战反思文学思潮,认为在这种反思文学中,一类偏重于对现实政治层面弊端进行揭露与鞭挞;另一类则站在人类的立场,从精神层面对民族惰性进行剖析。指出:反思文学是抗战文学结出的最成熟的果实,抗战反思文学中保留着永具活力民族记忆。秦弓将眼光投向了已经淡出人们历史记忆的反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认为表现正面战场的文学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留下了关于抗战的珍贵的民族记忆。应该珍惜这笔宝贵的文学财富,全面启动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的研究,借以填补现代文学史不应有的空白。 相似文献
74.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不断,给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作为发展中的大国,防灾救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尽可能减少灾害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在灾情高发期保持社会稳定,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而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从历史的角度言之,中国佛教是在印度佛教发展到大乘阶段方才较大规模地传入的。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佛教面对中土以儒家为本位的政治与文化环境,只能采取渐近的逐步渗透的方式传播。这就导致在事实层面,首先引起中土士人兴趣的并非佛教的制度,而是其思想,而且由于中印文化的固有差别,印度佛教的制度并非完全适合中土。由于前者,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与非系统性;由于后者,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中国特色,而并不完全与印度相同。然而,佛教的中国化不仅仅是在义理层面进行的,制度层面的中国化实际上更为重要。因为制度建设本身是思想义理的“凝固化”与“物质化”,而思想义理只有达至制度化的层面其影响才有可能持久。当中国传统社会面临转型,中国佛教面临内忧外患,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佛教的改革也就成为势所必然的事情。然而由于近代中国之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由太虚等人发起的救亡图存之佛教复兴运动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但其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6.
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之"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来自东盟八国及韩国、中国的七十余位学者,从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的内涵、面临的问题、未来展望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7.
东盟国家的文化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和中华文化有着持久的共生与包容性关系。东盟成立前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与中华文化共生并包容发展以完善自己多元、开放的文化结构。东盟成立后,外交与经济合作、以孔子学院为主的教育合作、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建立起的文化传媒等渠道,进一步加强并推动了东盟国家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共生-包容性发展进程。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东盟国家在与中华文化共生互容过程中将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完善东盟多元而不失特色的文化体征,加强国家的文化内力。 相似文献
78.
李先伦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5,7(1):40-43
随着两次宪政运动的发展,中国民主同盟的发展也经历三个阶段。首先,“九一八”前后的“人权运动”和国民党的民主政策使民主知识分子得到初步整合。其次,第一次宪政运动为民盟的成立和初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再次,第二次宪政运动使民盟经历了由兴盛到受挫的发展过程。民盟的发展命运有如下启示:首先,民盟与两次宪政运动是交织互动的;其次,说明了中国宪政与政治环境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再次,也揭示了政治现代化中政党与宪政关系的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79.
纺织品进口配额的取消与中国面临挑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家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5-80
面对2005年纺织品进口配额的取消,WTO成员各有思考,无论是处于成本相对劣势的发达国家,还是处于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潜力都特别忧虑。实际上,中国的出口环境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要配额取消就可以长驱直入各国市场,因为各国对自己市场的保护措施是多方面的。中国要转变出口追求标准,即从单纯的追求创汇总额向追求出口利润或净利益转变。为此,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要追求企业和国家高效益,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效地组织产品生产,形成本国企业对特定产品市场的垄断,以便靠价格控制,而不是数量激增获得最大限度的出口收益。 相似文献
80.
本文利用2000~2008年中美两国服务业的行业数据,通过三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关两国服务业各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比得出,中国的服务业,尤其是以生产性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国服务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应立足于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同时重点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实现技术进步与现代服务业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