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The subject of adoption has often been mired in wishful thinking and denial. Because of the secrecy in the system, adopted children have been forced to repress their need to know about their origins; many feel invisible because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m is unacknowledged by their adoptive parents and society.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help mental health and legal professionals, as well as those in the extended community, to see what is specific about the formation of the adoptee's inner world. I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umulative adoption trauma and discusses the adoptee's need to dissociate feelings of loss, grief, and anger. The struggle to form a coherent sense of self may eventually lead to the adoptee's need to search out the birth parents in order to integrate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and move on into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睡觉"考     
离合词"睡觉"的语源义本为"睡醒",但其词义后来却向反向发展,演变成了"进入睡眠状态"(即"睡眠行为").这一变化经本文考证始于明代.变化产生的原因则主要是出于误用.表示"睡醒"义的"睡觉"在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的读音与随后出现的表示"睡眠行为"义的"睡觉"的读音完全相同,就是二者前后联系的重要证明.  相似文献   
13.
结局是整体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者思想的凝聚,是探索作家创作意图和衡量作家艺术功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总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结局。在中国古代小说中,主人公常常依赖偶然的因素获得悲喜逆转的大团圆结局,鲁迅和张恨水对于小说结局的处理抛弃了这种大团圆模式,热衷于以悲剧收场。他们认为,作品应该扎根于真实的土壤之中,结局要符合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发展的客观逻辑,大团圆结局并不是真实的人生体验。而悲剧因为更能调动情绪所以更易震撼人心。虽然二人都摒弃了大团圆结局,但背后的思考却有殊异:鲁迅在对结局的思考中纳入了对于"瞒与骗"、喜好大团圆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个人"走"的生命哲学,而张恨水则更多的是从现实人生和读者的猎奇心理入手,从精妙的艺术情节的构思中对结局进行布局。无论如何,二人的艺术构思及对结局的处理都在无形中对读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多是不得志的下层文人,他们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一个理想世界,实现了他们在生活中 没有实现的东西,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得以补偿与平衡,使他们的怨愤得以宣泄。  相似文献   
15.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trend of adopted individuals from China who search for and reunite with their birth parents.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 closed nature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adoption program and growing ethical concerns about children's true origins impact the desire to search. Due to the generally younger ages of Chinese adoptees, adoptive parents have taken an unprecedentedly proactive role in this process. This article relies 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adopted children and adoptive parents from seven Western families who reunited with Chinese birth parents. Interviews focused on the decision to search and methods used; the initial reunion; the development of bonds between adoptive and birth families; and post-reunion views of searching.  相似文献   
16.
在元杂剧中,无论什么题材,最后以圆满结局的占了绝大多数。在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分析中,大部分学者是从传统观念入手,或者说多从汉族视角来分析的。本文拟从蒙古族的习俗和心理来研究、解读这一现象,希望能有不同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韩国的秋夕,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属于法定休假日。秋夕是祭拜祖先、家人团聚、邻里之间加深感情的重要时刻,具有很强的生活意义及社会整合的功能。秋夕是韩国人血缘和非血缘关系之间建立新人伦观的纽带,是感情交往的传统日子。通过秋夕,可以增强韩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以及民族凝聚力。随着时代的变化,地域、家族范围的固定性发生松动,象征团聚、感恩、祭祖以及承载着社会整合功能的秋夕具有较强的现实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德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的悲剧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其具体的表现形态、存在方式和强弱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西方悲剧更加突出命运观念,以至于几乎淹没了其中的道德感,可以称之为命运悲剧;中国古典悲剧则基本上是以伦理道德观念取代了命运观念成为现实人类新的主宰,伦理道德观念得到强化,因此可以把它称为是“伦理悲剧”。  相似文献   
19.
赵琳 《北方论丛》2005,(6):18-22
"西厢故事"的嬗变过程体现出<董西厢>"大团圆"结局的思想意义,这种意义的实现有赖于对女主人公崔莺莺"自献"情节的改造,上承唐传奇<莺莺传>,表明传统两性文化中以"男主女从"为要义的男权意识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0.
唐代没有中秋节,文人有八月十五玩月吟诗的风气。宋代文人中秋玩月多伴随着宴饮聚会,这一形式为都市富户效仿,造成了一种娱乐享受的氛围影响整个社会,北宋中期形成了以文人官僚的诗筵笔会和市民宴饮玩乐并行的大众化的准节日。在北宋灭亡的背景下,中秋月的“团圆”特征及其象征意义被凸显和强调。“团圆”涵义的加入使中秋节俗内涵变得完整,节日性质和地位在南宋得到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