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36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6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457篇 |
理论方法论 | 83篇 |
综合类 | 2651篇 |
社会学 | 43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217篇 |
2013年 | 115篇 |
2012年 | 224篇 |
2011年 | 270篇 |
2010年 | 195篇 |
2009年 | 211篇 |
2008年 | 194篇 |
2007年 | 235篇 |
2006年 | 261篇 |
2005年 | 230篇 |
2004年 | 209篇 |
2003年 | 196篇 |
2002年 | 168篇 |
2001年 | 146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中国传统诗学的"异质性"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西学知识对传统知识谱系的全面替换,中国传统诗学已成为一种"异质"的知识.认识中国传统诗学的这种"异质性"对于中西两种异质的诗学如何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到互补,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一总体性认识,文章从中西比较的角度对中国传统诗学的谱系结构、知识质态和知识言路作了具体而深入的分析,阐明了中国传统诗学的"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2.
黄曙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120-124
艺术领域内曾被广泛使用的先锋一词在命名的同时 ,也为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某些艺术的本质设置了迷雾。不同的先锋艺术群落在表面上往往表现为具有相似特征的共同姿态 ,但其内在的价值取向却可能截然相反。比如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朦胧诗虽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大量采用象征、变形、自由联想等手法 ,具有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 ,但理想与关怀依然是其主要的价值取向 ;而第三代诗歌尽管继承了朦胧诗的叛逆精神 ,但在价值取向上却大多走向了游戏与虚无 相似文献
123.
王立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1)
唐诗在当时的传播主要有音乐传播和文本传播。音乐传播可分为徒歌与乐歌:徒歌便于操作,传播主体广泛,促进了唐诗的大众化传播;乐歌由乐工歌妓演唱,所唱之词多选自当时流传的文人诗歌。文本传播因物质媒介与书写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固定文本与流动文本,其实际发生过程则经历了单篇传播和结集传播两个阶段。唐诗的传播常常是音乐传播与文本传播交互进行,因二者本身的局限而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传播带给唐诗创作的影响有:确立了名篇名人;普及了诗歌;刺激了创作;形成了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24.
孙明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文章从政治的视角考察了汉魏文学 ,辨析了汉魏时代儒家诗教、文的自觉等理论问题 ,勾勒了汉魏文学与政治的流变态势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5.
杨红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35-39
被称为"诗界革命"的梁启超诗歌理论主张包含了复杂变化的新诗体创建追求.他主张突破传统诗歌体式的局限,从外来文化吸取营养创建新诗体.这一主张包含着文体变革观念与文化化合观念,是文学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设计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6.
明见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6):37-40
在诗学领域普遍奢谈作诗方法技巧时,刘克庄另辟溪径,大谈"诗外功夫",从厚养、心静、气充、多读行远、染深、事成、功专等七个方面全方位论述了诗外功夫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7.
吴要利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3):77-80
从太白诗作看,他对现实对人生的态度是:对之只当作一种把玩,一种游戏,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为之牺牲自己的自由与快乐。这就使得李白自身的存在和他的诗歌,在现实世俗世界中,都只能作为一种形象出现,而他的介入现实也只是一种意识的努力,他的诗歌始终摆脱不了第三者的形象和声音,并成了他塑造自我形象的手段,是一种试图证明自己的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8.
魏晓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5(4):15-18
谢灵运对于山水诗的贡献不仅在于其对诗歌题材的开创上 ,而且在山水审美、山水人格、山水艺术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审视角度。他在与山水的息息相融中 ,不断追求人格的超越和艺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9.
兰石洪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6,35(1):40-44
夏敬观是晚近词坛著名的词学活动家,其词学活动及词学著述对晚近词坛影响甚大。夏氏词学理论及时总结了他和当时同仁词创作的经验,又是晚近词坛继承王鹏运、朱祖谋等人应用小学方法研究词学整理词籍开创词学研究新格局的重要创获。夏氏词论不仅深化了清代以来对词格律韵调的研究,而且深化了对唐五代北宋词的研究,还总结和深化了历代关于“词”“学”关系命题的思考和探讨,在词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0.
李应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0-32
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主题、诗学理念及美学探索中展现出的伦理为"平衡伦理"。这种"平衡伦理"不仅决定着其诗歌作品的伦理立场,同时也打造了其独特的诗学认识论和诗歌美学。一方面,"平衡伦理"是弗洛斯特在传统伦理和现代伦理之间缔造的中庸理念,提供给现代人遭遇存在困境和价值抉择时的多种伦理选择,从而为理解和解决现代人多重的存在问题构建出多元化的选择策略体系;另一方面,弗洛斯特在传达其复杂的诗学理念和满足大众读者的需求之间也遵循着"平衡伦理"。弗洛斯特的艺术成就与其诗歌的普及程度相得益彰,这也恰恰展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现代人生存问题的不凡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