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555篇
社会学   4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古代修辞理论与辞格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个案分析,证实了三点:其一,辞格的发展、演变本质上依赖于语言、文体本身提供的可能性,辞格理论的影响只是在发展方向上的诱导,并且这种诱导并不是总能成功;其二,这种诱导以理论被辞格使用者认同为前提,而特定文化背景或文学思潮可增强这种认同感,从而强化诱导;其三,当辞格使用者面对关于这一辞格的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理论主张时,他们会作出折中或取舍;而理论创造者面对辞格的发展变化,也有可能作出新的概括或补充。  相似文献   
42.
对"修辞"之"辞"的本义,至今没有一致的看法.证之以《周易》原文,《说文解字段注》及其它典籍,《说文》中之"辞"应为"说也";《易·乾·文言》中"修辞"之"辞"应是"文辞"、"言说"之义.  相似文献   
43.
以修辞学为经写作研究为纬,不同历史时期修辞学和写作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出,作为写作研究之源泉,修辞学理论体系对于写作研究的发展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4.
经典诠释与修辞:一个西方诠释学争论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目的,在于从近年来哲学诠释学内部关于"诠释与修辞同出一源"的说法出发,先要检讨这一实际主张的历史渊源及理论立场依据,提出时曾遭受到的诸多批评和反对之声,从中真正了解此一旧说新议的现代意涵,然后再就其可言之成理的接受范围与程度内,转回探讨中国哲学语言观与经典诠释之间的相关问题。质言之,笔者会认为当前西方哲学诠释学中倡议的修辞学与诠释学同源同体、合则两利的说法,确实可以替回顾中国经典诠释的传统时提供若干启发,也能够为当前诠释注疏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5.
排比是《史记》中广泛而成功运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其数量之巨、种类之多、技巧之高都是"史"无前例的,它无疑对司马公"雄深雅健"文章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它也为《史记》散文艺术、修辞艺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为我们探究司马公激情文字的底蕴提供了许多生动的范例。  相似文献   
46.
修辞学是否属于言语的语言学讨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修辞学是否属于言语的语言学,语言学界讨论了近半个世纪,迄今分歧依旧。肯定派和否定派的观点都有道理。之所以产生分歧,原因有三:(1)索绪尔《教程》本身不统一、不严密;(2)语言和言语的划分存在多种方案;(3)研究者考虑问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7.
时下有关论证的说法很多 ,有过程论 ,层次论 ,方法论 ,结构论等 ,本文认为论证是技巧 ,是“统合技巧”。它统合了诸如句法、词法、语法、修辞法、逻辑法、章法等方法 ,构成篇章修辞方法 ,完成一篇议论文的表达。  相似文献   
48.
隐喻最初被人们视为一种修辞手段,现在国内外学者都认为隐喻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认知方式。通过回顾隐喻研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对隐喻研究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试图论述隐喻研究在不同时期在国内外的影响,以期对隐喻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9.
宗璞的<红豆>自发表以来,一直颇受争议,主要是对其主题革命战胜爱情的分歧.用小说修辞学的方法,从叙述者、主人公、读者三个不同视角,可挖掘出导致文本主题与实际效果差异的深层原因:革命战胜爱情的确是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然而这一意图并非发自内心,而是受当时政治压倒一切的时代氛围的影响.作者依靠了两个不同的身份--叙述者和主人公一分别传达自己的意图,而两个身份之间的不稳定性最终导致了作者的情感分裂.因此作者在极力表现这一主题时,显得用力不当,由此导致文本主题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0.
宗廷虎先生不但史学著述丰盛,而且为中国修辞学理论体系的建树与完善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他对陈望道先生修辞学思想的发扬光大是与时俱进的,他"不断地站在新的高度,采取新视角来重新审视、理解和诠释这一理论",在对陈望道关于修辞学的性质、对象、纲领、范围、研究方法等重要理论的继承中,不断拓展,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