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1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69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1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251篇
理论方法论   114篇
综合类   1376篇
社会学   2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华民族对待动物的古老原始神话思维对当下文学创作具有潜在影响,在与现代思维理念相交融、碰撞之后发生现代转型,并且这种转型以一种相对固定的母题模式呈现在“动物叙事”文本表达中。原始动物神话的派生形态:动物自然神话与动物图腾神话的溯源研究,导引出动物原型母题中动物作为自然象征、动物作为人的本质性象征两大核心叙事维度,进而深入到对其神话原型母题模式与类型衍生的探讨。  相似文献   
52.
接受美学是一种强调读者地位与作用的美学理论,在解读与赏析文本中可以拓宽研究的视角,更深层面地挖掘作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基于接受美学视域对莎士比亚经典戏剧《李尔王》的叙事话语与文化内涵进行阐释,从作品情节、人物命运、叙事语言、叙事风格、意象、宗教色彩等方面力求突破文本限制与障碍,以期让独具魅力的经典作品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53.
《曹禺传》是田本相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该著以其整体宏阔的结构原则,史实考订与艺术想像并重的阐释方式,注重心灵探寻的写作向度,重建了伟大作家曹禺的生命史和灵魂史。《曹禺传》所提供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透视曹禺本身,对探求文学背后所隐含的政治、思想、文化的解释,以及克服当代作家传记写作的隐与忧等亦有诸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4.
玉珠措姆 《民族学刊》2020,11(3):28-43, 129-130
二十世纪上半叶康区三位著名妇女精英甘孜的孔萨?央金堪珠、德格的夏克? 泽旺志玛和瞻对的甲日?其美志玛在康区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们之所以获得权力,是因为康区的传统习惯法以及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法律都允许妇女在一个家族没有男性继承人的情况下继承名号和土司或头人的地位。为了获得和巩固政治地位,她们往往陷入多方势力的权力争斗中,这些势力包括其家族中的男性、来自其它家族的男性、地方军阀、中央政府,有时还有西藏地方政府。研究揭示了正是康区在夹缝中生存的各土司统治区域割裂、分权的性质为地方首领,特别是妇女领袖提供了较多的施展其政治才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55.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people talk about the things that have not happened in their lives. I argue that we can perform reverse biographical identity work upon our unmade selves by exploring the meanings of unlived, non-experience. Challenging one's own rehearsed life story is an act of narrative self-transgression, involving negative responsibility assumption. Drawing on my symbolic interactionist theory of “nothing,” I consider how negative social phenomena (no-things, no-bodies, and non-events) are interactively accomplished and retrospectively made sense of in personal accounts. Themes of lost opportunities, silence, invisibility, and emptiness emerge from an analysis of twenty-seven stories. These tales reveal a mixture of emotions: not only sadness, stigma, shame, and regret, but also relief, pride, acceptance, and gratitude. Narratives of nothing are often ambivalent in tone, reflecting the complexity of storied life behind the scenes.  相似文献   
56.
高晖的《康家村纪事》出版后之所以引起批评界的关注,是因为它给批评界带来若干新的艺术元素,这些新的艺术元素大体上可以用如下三种组合加以阐释:一是"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组合;二是"记忆叙事"与"回忆叙事"的组合;三是"形而下意义"与"形而上意义"的组合。  相似文献   
57.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经典作家,寓言体叙事是其作品中的基本叙事模式,对人性善恶的思考是其作品持久关注的主题.霍桑的寓言体叙事模式与其创作思想十分契合,他在丰富创新寓言体叙事艺术的同时,不断发展其创作思想,由清教传统走向人文主义.霍桑的叙事艺术与其创作思想相辅相成,二者的发展共同推动霍桑的文学创作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8.
This longitudinal study examined relations between mother–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father support in adolescence (ages 15–19) and emerging adults’ (ages 24–28) romantic anxiety and avoidance in a sample that experienced parental divorce in childhood (n = 72). A significant interactive effect of mother–adolescent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father support on romantic anxiety occurred. High levels of father support protected emerging adults from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a low quality mother–adolescent relationship.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examining effects of one parental relationship in the context of the other and the role that nonresidential fathers play in influencing their offspring’s romantic attachment.  相似文献   
59.
在理性伦理层面,鲁迅执着地批判和反抗传统伦理,但在小说叙事伦理中却对传统伦理的诸多方面有所担待,并且充满着不可排遣的紧张冲突,这既是思想、文化转型时代人心秩序的普遍反映,更是鲁迅个体伦理困惑的体现。  相似文献   
60.
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观影过程中,不同的叙事视角决定了观众不同的接受方式和审美效果,二者存在着相互引导与制约的关系.全知视角以貌似客观的故事呈现实行隐蔽的主观操纵,使观众进入"幻觉认同"的世界.另一方面,不同的限制视角则以不同的信息传达,影响和制约着观众的接受视野和观影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