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396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71.
邓姿 《云梦学刊》2003,24(2):69-71
对路翎晚年诗歌的悲观估价是不切实际的,他虽经历人生的磨难与挣扎,却未泯一颗赤子之心,他仍热情沤歌美好事物和新的生活,书写沉重、辛酸的人生和历史,在他的诗歌中呈现出对生命的特殊体认,对生活的独异感悟。  相似文献   
572.
“十七年文学”与现代性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秀明认为,对"十七年文学"应作综合整体评价。它既是20世纪中国的"十七年文学",也是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十七年文学",同时也是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密切关联,并高度一体化了的"十七年文学"。张光芒认为,不能用硬性的价值尺度来评判"十七年文学",应该综合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态,以"同情的理解",作为历史叙述的前提,尤其应对生长于时代夹缝中的富有文化启蒙意义的文学作品,作出价值重估。董之林则进一步指出了"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复杂性与艰难性,这是无法还原的历史,任何简单的评判都将失去意义,只有跳出预设的思维定式,借助理性的"知识考古",才能达到评判的意义重构。黄健则揭示了"十七年文学"与现代性重构的内在联系,从现代性重建的视角反思"十七年文学"的得失与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573.
先秦诸子的廉政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贤秋 《唐都学刊》2003,19(2):48-53
先秦诸子的廉政思想产生于先秦社会转型时期。尽管由于学派不同 ,但各派对廉政的认识几乎是趋于一致的。廉政必须解决好爱民、举贤和法治等问题 ,这是先秦诸子的一致共识。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达到了相当水平 ,而且在今天也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74.
杨齐福 《唐都学刊》2004,20(1):159-160
为了强化专制统治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举行了四届县知事考试。尽管县知事考试的实效不大 ,且依然不能摆脱浓厚的科举残余色彩 ,但它已初步具备现代文官考试的雏形 ,这体现在它有现代性的考试内容以及一整套考试、录取、考核、管理等章程。  相似文献   
575.
何一民  刘杨 《民族学刊》2019,10(4):1-16, 99-101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历史悠久,但其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的提出是在近代以后,从晚清到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内涵不断变化。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新概念,这是对近代以来关于“中华民族”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该理论凝聚着以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为基础的民族认同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于政治层面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政治一体的前提下,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性,在多元文化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团结,从而使中华民族内部形成“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76.
带薪年休假制度是法律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重要手段,我国《职工年休假条例》的规定较为简略,在实践中易产生歧义。从条文解析的角度说,劳动者连续工作的认定标准应以劳动合同为依据;工作时间的计算方法应以劳动合同签订之日作为起算点,但目前尚不宜引入考勤机制;同一用人单位工作的判断应以劳动者接受同一用人单位指挥监督为准。针对此项制度适用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应当明确劳动者有权处分休假时间,并且可以跨年安排,但不得在此期间从事经营性活动。  相似文献   
577.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创立之时,时人正在反思民国初政党政治的弊端。沽名钓誉、争权夺利成为当时政党的标识。在如此氛围中,陈独秀等早期共产党人具有了改造政党的自觉和努力,致力于将中国共产党打造成一支不同于旧式政党的新型政党。从理论指导来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自己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因此,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为己谋利,不为己徇私。此价值立场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自己的最终衡量标准,敢于刀刃向内、向一切不利于实现人民利益言行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从现实需要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及面临的险峻考验和危险,促使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革命的热情,加强自身建设,锻造坚固组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组织基础。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来看,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自我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到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得到很好的传承,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自我革命得到进一步强调,并得到充分实践与发展。以自我革命解决党内矛盾,成为中国共产党经常性的做法;以自我革命破除错误思想、路线、方针的影响,确立正确路线和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的自我革命实践中,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得以清晰起来:从性质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内的思想斗争;从内容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指出政治上、组织上、工作上的错误和缺点;从目的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为了解决党内思想矛盾和分歧,达到团结统一;从保障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开展离不开党内民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7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斗争,源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初心使命、政治品格,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源头的最新概括和提炼,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践行精神、"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斗争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无私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先进性、实践性、革命性、政治性等鲜明特征。伟大建党精神对真理的追求与理想的坚守,表现持续的先进性;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体现鲜明的实践性;伟大建党精神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彰显彻底的革命性;伟大建党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突出的政治性。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育人的精神武器、强党的精神之源、强国的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发展阶段,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理想之真、初心与使命之善、品格与德性之美,是新时代育人的精神武器;伟大建党精神让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是强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为救国、兴国、富国提供精神支撑,是强国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立足点,从认知上坚定理想信念;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连接点,从情感上促进爱党爱民;以"不畏牺牲、勇于斗争"为着力点,从意志上锤炼风骨品质;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落脚点,从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知、情、意、行协同发力,真正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