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51篇
  免费   529篇
  国内免费   163篇
管理学   3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87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3164篇
理论方法论   268篇
综合类   18012篇
社会学   794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304篇
  2014年   947篇
  2013年   910篇
  2012年   1404篇
  2011年   1663篇
  2010年   1412篇
  2009年   1486篇
  2008年   1607篇
  2007年   1872篇
  2006年   1831篇
  2005年   1630篇
  2004年   1498篇
  2003年   1474篇
  2002年   1272篇
  2001年   1100篇
  2000年   529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归纳了我国综合课程中存在问题的几个重要的方面 ,选择一些突出的问题分析其症结 ,初步探讨了综合课程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2.
探讨了新形势下插播型电视教材的制作与应用 ,为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3.
我国高校将“两课”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育教学的某些方面出现离散趋向。本文通过对高校“两课”中出现的离散趋向的分析,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实施整合教育,并提出整合教育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54.
大小班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之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从理论上探讨大小班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可行性的基础上,以三峡大学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该校一年半来采用该模式的授课效果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学英语采用大小班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55.
民族文化除了它的民族性以外,还有它的时代性。运用现代的美学观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体载理论为依托,对该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教师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引导学生挖掘不同语篇体裁的交际目的和社会文化背景入手,指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有效把握不同语篇体裁的概括性结构定武,鼓励学生逐步改进思维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7.
这篇论文旨在解决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的问题。在分析学生词汇习得的基础上和对教学法的回顾和讨论的基础上,论文得出了一些可考的观点。  相似文献   
58.
名词化和语言习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名词化作为一种隐喻的手段在语篇中的作用 ;并分析了名词化同人们认识世界过程的关系。由于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生有一个概念重构的过程 ,名词化现象将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同时 ,学生具备运用名词化的能力反映了学生英语习得中的进步  相似文献   
59.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相互毗邻,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在语言文字方面两国人民互相学习,相互影响,有不少相同、相似之处。但其中也有一些看似相同,实际上已经出现差异并具有特色的词汇和习俗,弄清这些词汇和习俗差异对我们学习日语和同日本人交流大有益处。尤其是在日语教学中,把这些词汇与习俗的异同及时渗透给学生,把中日文化的对比融入日语语言教学中,既可大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又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交际水平、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0.
Through the use of two central Bakhtinian concepts, authoritative and internally persuasive discourse (wor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ideology of linguistic hegemony as a source of power in the Greek public sphere and the condition of language shift faced by the Albanian‐speaking communities of modern Greece. I argue here that a cautious application of these two notions, which are relevant to linguistic ideology, can reveal crucial aspects of two processes: that of subordination to and that of questioning of the dominant linguistic ideology by local Albanian‐speaking communities. Thus, in language shift contexts, it is possible that no simple relations obtain that place social agents in unquestionable and easily predictable positions. Such an approach proves useful for the sociolinguistic study of threatened language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