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从特定的国情出发,应当坚持过渡时期的长久性、经济形态的多样性和转变形式的稳妥性.所有这些,都集中反映了刘少奇对这一特殊社会历史阶段的深刻而独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22.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interloper for examining classed and gendered dislocation. Focusing on academia, which we view as a classed and gendered field, we draw on Bourdieu and feminist standpoint theory to account for how we, as women of working‐class origin, have experienced ‘breaches' through which we have come to understand ourselves in classed and gendered terms. Coming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we also reflect on how understandings of class are context‐specific. We employ a duoethnographic method which emphasizes the value of subjective experiences for organizational and social analyses. The article shows how the concept of the interloper may shed light on the dynamic, relational character of constructions of class and gender; the maintenance work that is performed; and how a sense of permanent inbetweenness characterizes our ongo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fields of the family and academia.  相似文献   
23.
《论语》和《萨迦格言》两书产生的时代不同 ,形式迥异 ,但都以生动的形式来阐述抽象的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 ,是两部名著的主要特色 ,而表现在知识观方面的相似性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4.
以往对邵雍诗学的研究,多从理学角度着眼.该文所论"快乐诗学",是对邵雍诗学与哲学的新阐释.邵雍的快乐哲学富于人文内涵,他以闲居、读书、饮酒、作诗为快乐生存的四大雅好,而"以物观物"则是他获取生命快感的思维秘诀.他提出"自乐"和"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两种诗意生存境界,实则是诗人在与时运、与万物、与诗的关系中如何体验和表达快乐的问题.他还总结出快乐诗学的三"有"四"不"原则.  相似文献   
25.
In 1967, Howard S. Becker gave a widely discussed and polemical presidential address entitled “Whose Side Are We On?” Here he introduced the idea of the hierarchy of credibility. Briefly reviewing the article, I suggest a little of how the world has moved on since then. The core of my analysis links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o ideas of narrative power, narrative inequality, and narrative othering, sketching out a frame of generic forms of narrative power: domination, exclusion, negotiation, and resistance. I stress the dynamics of the subordinated standpoint and narrative othering. Drawing from a wide range of empirical examples where these processes are featured, I suggest many of us tacitly work with such ideas in our studies. I end by returning to Becker's question—Whose side are we on?—and answer: the side of humanity. Just what we mean by humanity raises contentious value claims, especially in these posthuman times. But understanding our humanities and the value challenge they pose provides the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answering Becker's question. From this, political action can flow, and a politics of humanity can be cultivated.  相似文献   
26.
民间立场下的时代精神省察——肖仁福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籍作家肖仁福的小说创作近年来在国内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其小说创作的主题意旨,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当代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文化、生存状态、精神特点的体验与叙述;二是基于民间立场对当代官场文化的省察和反思;三是围绕传统士道观念的现代蜕变,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处境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7.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紧紧抓住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提高了新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28.
作为诗人和诗论家的毛翰,根本就不被西方的时髦理论和创作牵着鼻子走,甚至是完全拒绝西方的现代、后现代思潮的,尤其是其诗论,无论是国内向度还是国际向度,均特别彰显了个人立场和中国身份。从他选析的《历代帝王诗》以及诸如《帝王诗、帝王气象及专制情结》、《民国首脑们的诗》以及《诗祸余生石天河》等一系列笔锋犀利、鞭辟入里、充满锐气和才学的重要文章,其从诗歌介入历史,未必就是为了颠覆权力关系。其《诗美创造学》、《歌词创作的原理与方法》特别醒目的是,因为其是诗人出身,在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中便随处可见其相当浓厚的经验色彩,是随手拈来和谈笑风生之中的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29.
丁玲30年代的作品,学界有人认为是其创作转向的开始。其实,即便是在政治理念高扬的20世纪30——40年代,潜抑于丁玲内心深处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思考也没有完全消遁,而是与革命叙述的话语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从丁玲在左联、延安时期创作的一些文本可以看出,丁玲试图从女性的角度在有限的话语空间内表达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30.
张爱玲凭借独特的身世和个人化的写作方式,既承袭了古典文学中的贵族气质和趣味,也兼具现代文学的平民意识和立场,从而赋予其小说以独特的张力效果,从中可探寻文本的阅读和阐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