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29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503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简述了语言与文化的相辅相成,但又不能合二为一的相互依赖的关系。论述了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对于更深入地掌握语言的技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分析了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及造成这种文化差异的根源和表现形式。指出如果不能充分了解文化背景将导致语言表达意义上的背道而驰;不仅是语言具有相对性,其文化背景也同样具有相对性,只有把语言学习与文化知识的补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会使外语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而不是简单刻板地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  相似文献   
82.
从叶芝的象征主义手法解读其贵族之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芝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在其诗中深刻而鲜明地贯穿和体现了他的贵族思想。为了进一步解读这一文学现象,通过分析叶芝的象征主义手法的三个发展阶段:哀伤悲婉的早期,坚实明朗的中期与晦涩难懂的晚期。一一解析了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社会环境下所折射出叶芝的贵族之梦的不同形态、梦幻朦胧形态,执着强烈形态与由物质追求升华至精神探索形态。通过文学文本的表面揭示出作品的内在形式与社会现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网络游戏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游戏中女性角色的大量涌现并非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网络游戏中的女性角色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在游戏中实际扮演的角色都与我们所希望的女性自觉背道而驰,她们基本上都是男性臆想中的女性形象,是商业促销中的一种手段和符号。  相似文献   
84.
现代知识观强调文学学习过程中主体的创造和建构作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理论则进一步将文学学习视为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过程,极大地修正了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观给文学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凸现了学习主体能动性的重要作用。而文学文本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这种交流与互动必须发生在意识形态、艺术审美、语言符号等多个维度上。  相似文献   
85.
ABSTRACT: In order to delimit the realm of social phenomena, sociologists refer implicitly or explicitly to a distinction between living human beings and other entities, that is, sociologists equate the social world with the world of living humans. This consensus has been questioned by only a few authors, such as Luckmann, and some scholars of science studies. According to these approaches, it would be ethnocentric to treat as self-evident the premise that only living human beings can be social actors. The methodological consequence of such critique is a radical deanthropologization of sociological research. It must be considered an open question whether or not only living human can be social actors. The paper start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posed by such an analysis of the borders of the social world, and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se borders in the fields of intensive care and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Within these fields it must be determined whether a body is a living human body or a symbol using human body. The analysis of these elementary border phenomena challenges basic sociological concepts. The relevant 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ies refer to a dyadic constellation as the systematic starting point of their concept of sociality.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at least two entities is understood as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order that functions as a mediating structure between the involved parties. Based upon empirical data, I argue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is foundational assumption. Not the dyad but the triad must be understood as the foundational constellation. This implie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third actor, which is distinct from the concepts developed by Simmel and Berger and Luckmann.  相似文献   
86.
鲁迅小说女性书写的突出特点,是沉重而鲜明的死亡主题,女性死亡主题蕴涵着对封建文化的深刻批判, 在这种批判中,鲁迅充分运用了象征这一“批判的武器”。  相似文献   
87.
德国当代小说家君特.格拉斯于1999年获得了20世纪最后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文学院在世纪末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君特·格拉斯也许只是巧合,但我认为实有其深意。因为他的创作记录了整整一个世纪人类命运的沧桑变换,为德国乃至整个世界作了一次世纪末的陈词,它既是德意志  相似文献   
88.
詹姆斯·斯科特的农民日常反抗理论包含两个层面的论证,第一个层面是小农反抗的道义基础、标准和逻辑,即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小农具有特殊的公正感和道德感,它包含两个基本原则:“安全第一”和“互惠”,忽视或破坏这两个原则,会激起小农的愤怒和反抗。第二个层面是,小农的力量和文化习惯等因素决定了小农的反抗是“日常反抗”,而非大规模的革命。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隐微反抗,包括行为层面的和象征性符号层面的,有其自身逻辑和意义,并影响着日常政治的运行。斯科特的研究堪称农民研究史上的一个拐点,对当今农民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高亚春 《河北学刊》2005,25(3):143-147
波德里亚整个早期思想是围绕着“符号”与“象征”的双螺旋上升运动来展开的。其中,二者的关系是核心线索,主要从象征社会与现代社会、象征性交换与符号价值、象征性交换与商品交换等一系列对立体现出来。符号与象征双螺旋的上升运动,也是对西方社会和文化的现代化过程的阐释。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符号秩序压抑和取代象征秩序, 象征秩序又不断挑战符号秩序的过程。因此,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就成为波德里亚著作的核心主题,象征性交换则成为其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研究彝族的尼木挫毕,但鲜有学者对仪式中的生殖崇拜象征做系统的研究。彝人自古以来盛行祖先 崇拜,重视人口繁衍。祭祖送灵的尼木挫毕仪式是彝人祖先崇拜的核心仪式,该仪式不仅体现子孙后代的孝心,同时也是子孙 后代向祖纰亡灵祈求生殖繁衍、家支人丁兴旺的仪式。以调研的凉山州甘洛县吉克家的尼木挫毕为例,探讨彝族生殖崇拜在 该仪式中的象征化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