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24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喧哗与骚动》中的象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代言人威廉·福克纳擅长在创作时广泛地运用象征手法以使作品超越具体的故事情节和时空的限制而上升到涵纳整个人类存在的高度。探讨了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的结构象征、人物象征和种种意象象征,分析小说中象征的广泛运用对于表现作品的基本题旨,提升作品内涵高度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论数以及数字符号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数字符号的产生及其逻辑发展过程。数学符号是对于数的抽象 ,因此文章从数的本质谈起 ,认为数是一种感官 ,是对于生存环境的一种悟性 ,其本质是“多少”。关于数的第一步抽象是计数 ,第二步抽象才是数学符号。从第一步抽象过渡到第二步抽象 ,人类用了漫长的时间 ,越过了三个重要的障碍。基于上述的论证 ,文章在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 :数学到底是发明还是发现 ?  相似文献   
53.
《红楼梦》表现了时间的多重性,小说向读者展视了女娲纪元、石头纪元以及贾府纪元三重时间。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细腻地刻画了一些主要角色的性心理,其深刻之处可以与弗洛伊德的理论相媲美。《红楼梦》对人生提出的种种质疑与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想中透漏出的颓废气息不谋而合。《红楼梦》充满了各种文化符号,对这些符号的解读与重组不断提供着从新视角来理解《红楼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4.
民族地区在开发、开展旅游业中,应注意到这一行业与民族符号之间的重要关系,而构建民族符号对民族地区旅游有着多重积极的意义。在构建民族符号时,应着重于这些地区旅游发展的思考和操作上的结合。同时,对民族符号的构建也应注意科学合理和体系上的辩证考虑。  相似文献   
55.
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查三世既有着生理身体,又有着交往身体.他的生理身体的畸形使其周围世界不断地将其交往身体降格为生理身体,也使理查将自己的周围世界规定为一个生物世界.他的畸形的身体相反促发了他的强烈的身体体验,在身体与灵魂的关系上展现出了与柏拉图哲学传统不同的维度.理查形象展示了文艺复兴复兴古希腊精神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56.
现代传播中的视觉符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活动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形式和表现手段,来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传递关系与交换关系。与文字符号相比,视觉符号的直观性、易读性、生动性等特点使它更具视觉冲击力。其传播形式培养造就了更善于用具象的视觉形象去感知世界的年青一代,促进了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对视觉符号的形式探讨,是现代传播更具魅力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7.
Names used to address Taiwan – such as taiwan and zhonghuamingguo (Republic of China [ROC]) – are symbols defining Taiwan's political realities, each with their own uniqu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Since his election in 2000, Taiwan's president Chen Shui-bien has had to alternate between taiwan and ROC to strike a balance among conflicting ideas about Taiwan's national identity. The act is grounded in complex political discourse dictating that Taiwan must not be seen as separate from the sinic world and simultaneously to respond to steadily rising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Facing intercessions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s well as ever-present domestic clashes, rhetorical exigency requires the president to fashion unique political discourse concerning what Taiwan is and ought to be.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these names and related expressions are used in Chen's public addresses to the nation during his two-term tenure from 2000 to 2008, and how their development reflects the struggle over Taiwan's national identity.  相似文献   
58.
This paper adopts a social representations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9/11’ symbol which is argued to be a centrally organising, communication oriented, symbolic resource within contemporary representations of terrorism.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events of September 11 2001 as a point of shared history which has come to be understood as a significant world event (Liu et al., 2009 ), the ‘9/11’ symbol is argued to fulfil a triple function in contemporary representations of terrorism. Firstly, the ‘9/11’ symbol provides a central anchor for the events of September 11 2001. Secondly the ‘9/11’ symbol acts as a powerful rhetorical resource for objectifying the abstract concept of terrorism. Lastly, alongside the capacity to objectify the abstract, the ‘9/11’ symbol also enables a counter process of transcendentalisation (Billig, 1988 ) whereby it transforms the object into the abstract. As a result the ‘9/11’ symbol is highly suited to widespread mobilisation of easily apprehended notions defining what terrorism is, which do not readily provoke contest and are widely constructed as mundane forms of ‘truth’ amongst a community of users.  相似文献   
59.
罗布格里邵的《橡皮》将符号系统中的一个个符号巧妙安排在整个故事世界中,从而使文本中分布着一系列错落有致、各有侧重的符号,形成一个潜藏在故事世界后面的独特的符号世界。独特的叙述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效果也是《橡皮》叙述技巧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特点是整个叙述结构开放性和、可塑性。而《橡皮》的叙述距离构成则主要表现在时间距离和道德判断距离两方面。  相似文献   
60.
语言符号是由施指和所指在任意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代码符,其意指功能只有通过使用者的认知活动才可能得以实现。语言符号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更适当地以化合物隐喻来建构。无论从物理的还是从生物本能的角度看,施指和所指都不存在对应关系。任意性原则将语言从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中剥离出来,揭示了语言自治的系统性、创造性,从而确定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规定了语言研究的共时性,使语言研究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