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罗海丽 《阴山学刊》2007,21(1):26-28
加入错误恢复机制后,可使预测分析法在语法分析中出现错误时,能尽快从错误中恢复过来。本文介绍了预测分析法的构造,错误恢复机制的构造,并通过实例分析了使用含错误恢复机制的预测分析法进行语法分析的过程。  相似文献   
32.
多义虚词是语义演变的结果,因此在细分虚词的义项后,还需建立义项间的语义关联,以帮助描写和理解虚词的意义.文章提出建立虚词义项间语义关联的共时语义演变模型,并提出判断义项间语义关联的三条原则和语义演变的八种机制.  相似文献   
33.
<子夜>在集中反映复杂尖锐的经济政治斗争的同时,也大量涉及到性爱、婚姻、道德方面的生活,但描写这些的主要目的并非对此进行道德审视与道德批判,而是着重揭示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对人们伦理观念与道德选择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们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伦理冲突与嬗变;其次,<子夜>在描写人们爱情、婚姻、家庭伦理观念的嬗变时,并不注重追踪这种嬗变的历史过程,而是着意描述其当下状态;其三,<子夜>选择了一个超越于艺术对象之上俯察一切的视角,采取了一种客观描述的态度,作者只是在冷静地分析、考察和表现这一切,并不带个人情感的爱憎和好恶.  相似文献   
34.
李慧敏 《学术界》2012,(4):140-148,287
话语标记作为言语系统中一类重要的语言表达式,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国外话语标记研究主要分为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两个维度,其研究方法和成果对汉语话语标记研究具有重要启示.当前,汉语话语标记研究,需进一步纯化语料来源,强化功能研究,并置于语言类型学的大视野之下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5.
魏晋南北朝汉语是中古汉语的主干部分,学界在此时期的语法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在连词的研究方面,还稍显不足。通过全面梳理分析有关魏晋南北朝汉语连词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这一时段连词的共时描写,对于新生连词的来源及演变方面的历时解释还不太重视。因此,认真分析此阶段汉语使用的连词,并从历时演变的角度探讨新生连词产生的规律,显然已是亟需加强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6.
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 ,对 2 0世纪诸语言新学派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教程》中提出的四对两分法术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鲜明对比性 ,表现了索绪尔的哲学深度  相似文献   
37.
在维吾尔语音系统中,元音/i/和/e/的地位十分重要,关于这两个元音的定位及其变体的问题历来成为学者们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科学的述评,不仅在揭示维语语音在各语音层面的共性和个性方面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工作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文化不得不置身于"传统、现代、后现代"的文化共时格局中。这样的"共时"格局一方面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融合、创新的机会和途径,但另一方面也会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产生碎化的影响。因此,本文指出在"共时"格局中,少数民族文化在坚持"民族的"、"本真的"文化根基上,积极吸收"现代"、"后现代"文化的优秀成分,在动态变迁中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9.
文章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对“走”的词义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描写。通过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的对比分析,得出两点结论:一.方言的共时分布既是历时演变的结果,同时也是演变的一个阶段;二.空间分布与时间发展的关系:南方方言较为古老,北方方言相对年轻。  相似文献   
40.
北京话(1750-1950)“正”类副词主要包括“正”、“正在”、“正然”、“正自”等四个。“正”是“正”类副词中最重要的一个,由“远行、长征”义慢慢虚化而来。同现代汉语相比,近代汉语中的“正”可以用在“正+VP”和“正+VP十之间/间/之时/时/之际”结构中;随着副词双音化的发展,“正在”、“正然”、“正自”相继出现。“正在”在1750——1950年间,与“正”相互竞争,并取得了优势,在现代汉语中成为“正”类副词语法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正然”、“正自”则在这段时期内,慢慢退化,并几近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