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在全球化的时代开展少数民族哲学研究,必须正视文化在冲突中逐步走向融合的必然趋势,以文化普遍主义和文化特殊主义的巨大张力为致思背景;在深刻反思和转换哲学观的基础上,去敞开少数民族文化的哲学意蕴。少数民族哲学集中体现在其文化的生存意识和超越意识之中,生存意识展现了人的始源性生命本性和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超越意识表达了人类强烈的生命冲动和面向未来的生存意向。它们以别样的方式提示了早已被现代人遗忘了的生命的可能性,为现代社会走出物化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32.
盛志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2):42-46
为什么康德对范畴的先验演绎写了两个阐释?我的回答是康德对对象的多种表述实际上是统一的,他的范畴的先验演绎是为了解答范畴为什么能对对象先天有效。他的两版演释都是为了这同一目的,而之所以写了两个阐释,除开第一版演释写得晦涩难懂之外,更主要是因为第一版演释并没有全部完成演释的目的,而第二版演释则发展完善了第一版演释。第一版演释康德所分析的对象是Gegenstand,是狭义的对象,只证明了范畴对此对象的客观有效性。第二版演释康德所要证明的仍是范畴对对象(Gegenstand)的先天有效性,但他这次则是从宽泛意义的对象(Ohjekt)入手,首先证明范畴对对象(ObjekI)有客观有效性,其次再证明范畴对对象(Ohjekt)中的狭义的对象(Gegenstand)有客观实在性,从而更加全面地证明了范畴对对象的先天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围绕"是-应当"问题,哲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思考和分析.该文试图通过对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理解,来简单阐述胡塞尔现象学的思想对"是-应当"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以及对经验主义伦理学的解构. 相似文献
34.
张昌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18-22
在胡塞尔现象学中,先验感性论是主体的最基础的层面,它独立于理性层面并为其奠基。包括人在内的一切身心统一体意义上的生命体都具有这个层面的主体性;动物只具有这个感性论层面的主体性功能。以对胡塞尔的先验感性论问题分析为基础,阐明感性论层面的主体性的基本特质,并讨论生命范围内的主体间性问题。 相似文献
35.
余玥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4):20-29
雅各比在其康德批判中洞见到了整个现代哲学的虚无主义倾向。通过对康德“先验对象”理论和时间性的想象力学说的考察,这种倾向可以被明白地洞见到。“先验对象”被看成是思维构造出来的意识相关项,而时间性想象力就是思维的自构造和自成形活动。雅各比认为,这是混淆了构造性时间和发生性时间的结果,但费希特却在他的启发下,力图深化康德的道路。双方从而产生了多次论争,且德国古典哲学的进程受此影响极深。而这条道路的现代继承者海德格尔,同样也面对雅各比式的质疑。 相似文献
36.
杨晓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5):48-51
超验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学中超验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所熟悉的个人主义不同,超验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超验性、人格性和能动性.它赋予个人主义这一传统概念以积极、进步的意义,促使美国民族主义思想在各个领域中迅速发展.然而,多年来许多文学评论家却认为超验个人主义理论的思想构架模糊不清.事实上,如果我们从多个视角来审视这一理论,就会发现其思想理论的牢固构架. 相似文献
37.
王为民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在西方美学史上 ,爱德蒙·伯克第一个区分了美与崇高。康德接受了伯克的这一区分 ,并且指出其理论的不足。他不满足于伯克纯粹的经验 (心理 )分析 ,指出了崇高范畴的超越性 ,从而建立起其独特的美学崇高理论。众所周知 ,康德美学的重要性不仅在其本身 ,更在于其为康德先验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座连接现象界与知思界的桥梁。具体说 ,崇高是一条自感性通向理性的道路。康德的“美是道德的象征”的著名论断即由此推演而来。由此 ,向我们指明了审美判断一个必然的指向 :道德的先天必然律令 相似文献
38.
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的估算及其与收入分配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1978~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发现近五年来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提升,平均为30%。进一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与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关系,借助计量经济模型,对TFP与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将拉大收入分配差距,TFP每提高1%,基尼系数就提高0.4%。在此基础上提出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优化科技投入配置、促进人力资本提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9.
克隆技术一旦涉及人类自身便会成为问题.而当今人们的讨论只是集中在经验的领域,无论赞成还是反对克隆人类者都有自己的理由.我们借助谢林等人的先验逻辑思想可以看清克隆人类之所以成为问题的条件,这就是先验的主体间性关系.它说明,我们长期当作客体的对象无论是人还是物自在地就是另一个主体,无非克隆人类使得这一点明白地显示出来;而对象成为主体的根据则在于我们自己;我们是否把对象当作主体是我们自己是否是主体的惟一明证. 相似文献
40.
横摄系统与超越存有——从朱子看牟宗三的超越存有论及其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宋明儒学依据存有论划分为纵贯和横摄两个系统,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但这种划分在理论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为这两个系统只在存有论上有所区别,在超越层上并无分歧。本文即以朱子学理为中心,检讨牟宗三超越存有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