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由于各自的理论"前见"超越了适用的范围,单一译者忠实对象论总是受到质疑.译者忠实对象是多元的,这是对翻译定义作整体性观察的结果.多元的译者忠实对象又是互动的,这是由它们之间既高度统一又相互矛盾的利益决定的.  相似文献   
22.
为提升译作的翻译效果,"忠实"原文是必要的。然而,在实际翻译活动中,一味强调"忠实",就无法真正显示出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主要受制于译者的文化修养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应该明确的是: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主体,在制约因素既定的前提下,选择"忠实"与"灵活"的翻译策略,主要取决于翻译行为的目的性。只有结合实际翻译目的,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才能翻译出成功的作品。  相似文献   
23.
宋雅莉 《理论界》2014,(7):188-190
本文意从社会需求角度入手,从翻译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四个方面分析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翻译理论与教学实践等过程,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实现教学创新,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工作胜任力。  相似文献   
24.
清末小说译者为中国社会及文学的现代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这一点已经越来越得到文学界和翻译界的共识.然而,在传统翻译理论的价值体系中,这些译者及其译作素来受到贬抑.这种实绩与评价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研究者有必要调整研究的视角.本文对译者的阐释功能及清末小说译者的自身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清末小说译者的重要性在于他们"阐释者"的身份定位,并认为这对于当代译者也同样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25.
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年译者主体性问题成了中国译学界研究的新趋势和热点问题之一。它深化了翻译的文化研究,这必然促使二十一世纪的翻译研究由以语言和文化为本体的研究转向以人为主体的研究,即“译者转向”。译者主体性研究对探讨翻译的本质、过程、批评以及学科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此项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概念界定不清,缺乏系统有效研究方法等不足。  相似文献   
26.
长期以来,由于法律文本的严肃性和规约性,其翻译一直以规范性为主。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法律文本翻译者的主体作用也进一步得到认可。法律是文化的一部分,法律文本翻译不仅是语码的转换,更是不同法系之间的转换。翻译活动处于一个多元系统中,不应孤立看待。法律文本的译本在某些国家与原本具有同等约束力,而法律文本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充当了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对于同样有约束力的译本来说,也充当了共同起草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7.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兼具读者、创作者的双重身份,因此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心理是一种复合多元的过程。译者的审美趣味、审美期待、审美能力,以及在审美再现时对目标读者审美期待的满足,都将决定译作的品位和水平。研究译者的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心理构成,有助于从传统的对结果导向的翻译标准的研究转向对过程导向的翻译主体研究。  相似文献   
28.
从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视角,以《道德经》及其英译本为个案样本,分析总结了汉语词、句、章三个层面的模糊语言个性。通过比较原本与英译本得出汉语模糊性具有语言经济性的结论,通过比较汉语译者与英语译者的英译本,说明本土译者具有汉籍英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9.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间译者信息检索行为的核心文献为样本,借助R语言Bibliometrix文献计量工具包,分析并绘制其文献时间分布、高被引期刊、重要作者、关键词聚类、关键词共现及关键词历时变化知识图谱,梳理发展趋势、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结果发现:从发展趋势来看,国际译者信息检索行为研究呈波浪式上升发展,研究成果主要刊发在图书馆情报学、信息科学及翻译学等领域的国际核心期刊上。研究主题及热点主要围绕译者信息检索过程和译者信息素养培养两方面开展。其中,前者探究信息资源类型、检索式表达和检索结果等变量对翻译问题解决的影响,并与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等领域结合,探究不同翻译模式下译者信息检索行为的差异;后者探讨译者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未来研究可关注译者个体因素对信息资源使用行为的影响,注重译者信息素养培养与评估,加强研究方法与工具的跨学科借鉴与创新。  相似文献   
30.
就文学翻译质量的把控而论,译者作为双语读者和双语文本的比较者,毫无疑问是翻译质量的主导者和操纵者;而双语读者或多语读者能够对译作信息的忠实性、审美性、形象性及文化协调性与原作进行比较,这使得他们拥有了异于其他读者的特殊身份,即翻译质量的"仲裁者"和"独裁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