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6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72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本文分别在时间连续和离散两种情况下,利用混合有限元方法对种群动力学中含有迁移的赤眼蜂--螟虫生态系统模型进行离散,论证了格式的可解性,导出了最优阶的L2模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72.
阐述了关于发展省际道路超长客运的基本观点;利用行业竞争理论、企业创新理论、组织权变理论与范围经济理论,解释了省际道路超长客运发生与发展的原因与过程;并基于文中的基本观点与相关理论,勾勒出省际道路超长客运管理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73.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为分析企业的形成、企业组织边界以及企业间关系提供了有力工具,20世纪70年代以来,网络经济概念及分析方法丰富了对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组织形态--产业组织的分析.本文沿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思路,结合Mattew O.Jacson对网络基本概念的论述(Mattew O.Jacson,2002)[1],以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铁路运输产业的网络边界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74.
为了合理评估昆明市公路客运枢纽换乘网络的运营效率,在考虑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及乘客换乘行为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昆明公路客运枢纽换乘网络的要素与形态。通过乘客问卷调查采集实际数据,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网络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并对昆明市五大客运站运营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五大客运枢纽换乘效率均处于"一般"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换乘网络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5.
通过分析伦敦的交通规划、建设、运营与管理措施,发现我国中心城市的严重交通拥堵主要源于落后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大量引入多层高架公路进入市中心而忽视轨道交通建设,对公交优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执行不力;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营运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接驳;运营的低效率和管理不当,由此造成了典型的“大城市病”。根据后现代主义城市建设思想,结合当前中心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12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6.
本文认为,与北京市目前的公交系统运行模式相比,双层“网络+环形”的运行模式是一种新型高效、有可持续发展功能的公交系统运行模式。主要表现在:贯通型公交网络与环形的结合既能提高公交的机动性,又能提高其可迭性;单线路公交车安排和“枢纽一枢纽”型综合换乘方式都比旧的模式更能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7.
宋代漕运由低级武臣押纲,又有舟卒随船,是其重要特点。押纲武臣和舟卒等同纲船上其他人员营私舞弊,从中获利的不法行为频频发生。营私获利活动包括纲运时夹带私货贩易、在与一般交装中营私舞弊、直接侵盗官物、擅自靠港、违程住滞及南宋时期的"随纲"等。  相似文献   
78.
从赛汉塔拉凹陷的形成、演化及构造特征出发,探讨了凹陷构造发育的石油地质特征,阐述了凹陷油气赋存、断裂与油气的关系,指出:断裂活动的摩擦热以及岩断裂的火山喷发活动使该区地温梯度升高,有利于有机质转化为油气。通过以遥感资料、地球物理(重、磁、电)资料、地球化学资料三者相结合的遥感化探新方法综合分析凹陷的含油气性,评价了各含油气区块的含油气级别,进而明确了有利的含油气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79.
刘玉萍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21,12(3):37-51, 98
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是我国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以高铁开通作为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准自然实验,结合2004~2018年民族八省区地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民族地区的高铁建设具有选择性,高铁发展阶段、城市规模、以及与规划骨干网的距离均有可能影响所在城市的高铁开通;整体来看,高铁开通对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且高铁的影响既表现出显著的“节点效应”,又展现了较强的“场所效应”;从影响的异质性看,高铁规模和新建站点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会分别随城市财政实力的增强和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体现出影响的“马太效应”;从影响的动态性看,在高铁开通的第三年,其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开始变得显著,至第五年累积影响则达到最大,其后快速衰减,显示出高铁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时滞性和阶段性;从影响的机制看,高铁开通可通过交通改善机制和投资激发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且当前投资激发机制所具有的中介作用更大;基于有效挖掘“高铁红利”考量,研究结果蕴含的政策含义包括: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的高铁建设;完善高铁站点周边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高铁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80.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 ‘mobility as a service’ model for accessing urban transport via autonomous vehicles may be expected to have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economics of road transport. In particular, it would offer a new opportunity to price access to the roa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the free market. Once people are paying for mobility on the roads on a ‘per trip’ basis, it will be possible to offer different levels of access – and service – at different prices. According to hegemonic ideas in the transport planning and economics literature the introduction of such a ‘market in mobility’ would be an economically efficient way of allocating access to the scarce good of space on the roads. In this paper we draw attention to a number of ethical and political challenges to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use of such a pricing mechanism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mo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