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8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94篇
管理学   20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0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50篇
丛书文集   1079篇
理论方法论   378篇
综合类   6254篇
社会学   649篇
统计学   4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555篇
  2012年   500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660篇
  2006年   666篇
  2005年   594篇
  2004年   592篇
  2003年   561篇
  2002年   467篇
  2001年   349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44篇
  1978年   50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实施新学制,培养师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庆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民国建立后,该学堂改名为川东师范学校.1932年,该校设立乡村师范专修科.次年,专修科迁至沙坪坝磁器口,并先后改名为乡村建设学院、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西南师范学院.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992.
探讨史前拔牙个体的年龄和次数,对了解史前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宗教信仰具有重要意义。认为中国和日本新石器时代的原生拔牙应该是青春期或成年期拔牙。中国新石器时代只存在一次拔牙现象,而日本新石器时代存在多次拔牙现象。这说明虽然同处新石器时代,但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93.
方天建 《民族学刊》2022,13(2):1-10, 133
中国境内“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奠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客观条件。同时,如何在普遍性的客观条件下,找寻相关经典跨族群关系建构中的历史演变特征、规律,进而在学理上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历史逻辑问题,应为当前学界迫切需要开展的一项重大课题。再则,普遍性特征的背后,往往是“点”与“面”的衔接性,是“边缘”与“中心”的整体契合性。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彰显,既需要内地中心普遍案例的量化支撑,还需要边地社会经典样本的质性论证。可以说,边地社会样本的客观存在,方能直接印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普遍性存在。在此背景下,云南省富宁县边境地区普遍客观存在的汉彝同村共寨现象,不仅在跨族群关系建构层面提供了混融共生这一内在共同体意识的形象学理载体,更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地社会的客观存在提供了现实实践层面的厚重支撑。  相似文献   
994.
于洋航  郗春嫒  李冬妍 《民族学刊》2022,13(5):8-14, 13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方式和关键路径。通过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标体系,科学深刻地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实全貌,有助于进一步评价和改善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状况,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本文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意义和原则出发,基于认知体悟-情感信仰-行为倾向三维结构,结合内隐层次-外显层次两层框架,建构符合新时代中国发展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95.
马成明  崔莉 《民族学刊》2022,13(11):9-17, 142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能否实现和保持健康发展在整个中国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有着特殊地位,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业中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重要性。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视角展开论述,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平等团结、和谐稳定的政治前提,互补共生、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内核,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社会机制,绿水青山、美丽家园的生态屏障,这些相互联系的层面共同决定着民族地区的健康发展。民族地区与国家、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均是局部与整体的有机关系,民族地区健康发展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为保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6.
王淑兰 《民族学刊》2022,13(11):18-27, 143
西方学界对民族主义研究极为丰富,然而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研究却常常陷入“碎片论”“困难论”“割裂论”等各类误读。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研究进行比较、批判的基础上,中国学界积极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整体性研究,呈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突破性研究,体现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研究的一种超越。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这种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对思考和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7.
赵骞  李芳吾 《民族学刊》2019,10(6):95-101, 140-142
白寿彝的民俗学研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集整理地方文化中的民俗资料,二是进行相关的民俗现象研究。前者主要体现在对《开封歌谣集》的收集整理上,作为民国时期民俗学研究领军人物顾颉刚先生的学生,白寿彝通过编辑这部歌谣集,来反映诸多社会问题,表达对下层民众的关注,追求唤起民智的目标。后者先后体现在若干单篇论文中,其新中国成立以前论文主要是对封建迷信的歌谣观的梳理,特点是多取材于正史;其新中国成立以后论文主旨在于辨析民俗学中的传说思想,特点是取材于当代人的研究成果和充分利用传世文献,同时批评相关无学理意义的论断。这两方面的民俗学研究体现出白寿彝在民俗学理论方面的深厚修养,以及民俗学与历史学密切结合、关注下层民众、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度自觉,至今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回顾<青海民族研究>成长的历程,阐述她的学术品格、特色和优势,展望她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提出加强编辑力量、提高编辑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拒借现象 ,有时出现高拒借率。建议从加强藏书建设、健全借阅制度、提高馆员素质和普及图书馆知识四个方面来最大限度地降低拒借率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体育系学生生源、就业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办学条件的调查和论证 ,阐明了体育系今后的发展方向。建议学校加强体育系师资的建设 ,加强体育系与校内外有关单位的联系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